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同学们学习被子植物相关知识后,理解正确的是( ) A.光照是玉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C.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的主要部分
B.种子萌发是胚芽最先突破种皮 D.植物吸收水分通过导管由上至下运输的
2 . 地球上最占优势、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的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3 . 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木耳
B.野兔
C.牧草
D.细菌
4 . 下列农业生产、生活措施中能体现促进光合作用的有( )
①合理设置株距 ②大棚增施有机肥 ③水淹及时排涝④大棚夜间增加照明 ⑤中耕疏松土壤 ⑥花盆底部留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5 . 花生中油酸的相对含量高达50%以上,油酸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益,对人的高血脂、有害胆固醇有降低作用,一个花生果壳中有三粒花生仁,在完成受精过程中需要的子房、胚珠、花粉的数量分别是( ) A.1、6、6
B.1、3、6
C.3、3、3
D.1、3、3
6 . 生物圈里有许多单细胞生物体,它们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体的是( ) A.小球藻
B.大肠杆菌
C.紫菜
D.酵母菌
7 .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细胞图像,若要把该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移动
A.左下方
B.右下方
第 1 页 共 8 页
C.左上方 D.右上方
8 . 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 . 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 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
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10 . 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病人细胞中的( )完成的。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染色体
D.叶绿体
11 . 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缺少(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1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枝条、绿叶都是由胚芽发育成的 B.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C.绿色的竹林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D.“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中的“三北”指的是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13 . 下列各项中,属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 ①低温储存水果和蔬菜 ②合理密植
③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叶片
第 2 页 共 8 页
④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 ⑤保存粮食时向仓库内充二氧化碳
⑥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黄瓜产量 A.②③⑥ C.②③④⑤⑥
14 . 为玉米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胚根
B.①②③⑥ D.②⑥
15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氧气
C.淀粉和维生素
D.多种有机物
16 . 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32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0 干草地中 A.阳光充足
4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7 . 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18 . 园艺工人在移栽树木时,为了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8 页
A.因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所以中午12点移栽最好 B.移栽时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要尽量带土移栽 C.移栽后应该大量浇水提高成活率 D.常绿树木移栽不需要剪掉部分枝叶
19 . 将饱满完整的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可能是( ) A.甲组先萌发 C.两组几乎同时萌发
B.乙组先萌发 D.两组都不萌发
20 . 下列哪个实例能够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生殖主要是靠细胞分裂实现的,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功能 C.心脏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二、综合题
21 . 请回忆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图1为显微镜结构图,图2依次呈现了某学生在不同阶段观察到的物像,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
(2)涂抹均匀后,小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玻片中央先接触液体,再缓缓盖下,结果视野中出现气泡。请指出小明操作的错误之处:______。
(3)若要将物像从①调整到②,须将玻片标本向______方向移动。
(4)若要将物像从②(模糊)调整到③(清晰),须转动显微镜上的_____(填字母)结构。从③调整到④,
第 4 页 共 8 页
则需选择物镜_______(填字母)。
(5)若镜头不慎沾染污物,应使用______进行擦拭。 22 . 根据菜豆种子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_________中。 (2)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________。
23 .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牧草生长良好。请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生物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 (2)草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虫与兔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网罩拿走后,过一段时间牧草又恢复了良好的长势,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第 5 页 共 8 页
三、实验探究题
24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外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变量是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_____(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以减小误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 ①结论: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的环境中生活。 ②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如何处理?______。
第 6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
第 7 页 共 8 页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3、
三、实验探究题
1、
第 8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