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 点 李忠玲 复备人 课 型 新授 《口语交际·习作五》 1.是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对科技发展对人和生活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是通过辩论的准备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材料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条理清楚 大方得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5.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列举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习作内容具体、真实,流露出真情实感。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课时 3课时 复 备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认为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正反两方做准备: (1)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2)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3)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 (4)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 (5)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 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四、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教师提供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 2.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3.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师: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 ! 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 ! (1)学生自选习作素材,自定习作内容,动笔尝试习作。 (2)引导学生交流素材,既拓宽了习作的思路,又让学生体会到选材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表达,不作过细的指导,这样避免了思维的束缚,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二、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1)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 (2)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3)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三、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李忠玲 复备人 课 型 新授 《回顾·拓展五》 1.整理、复习本单元课文中学习过的词语。 2.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 3.交流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4.积累关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四字词语。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科学家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2.积累关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四字词语。了解成语“舍本逐末”的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复习回顾本单元课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复 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 一、复习听写“词语盘点”中的字词。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 3.全班交流:提醒容易写错的字词。 4.选取词语练习说句子。 二、学习“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跨越百年的美丽》:坚定执著、奉献精神、淡泊名利。 《千年梦圆在今朝》: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追根求源。 《我最好的老师》: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科学怀疑、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2)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1)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2)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3)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①小学阶段,你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如,独立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最好举例说明。 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③六年中,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④小学六年中,哪堂课你印象最深,哪篇习作自认为写得最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