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9:01: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400班

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 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项目负责人: 武建宇,赵业,牛鹏超,刘萌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一、选题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被受关注,社会,商家,家庭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手段来欢度节日。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国家,社会纪念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由此而生的节日也越来越广泛,从各个节日中所渗透的文化背景具有多元性等特点。因此,节日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节日文化的渗透存在一些弊端。

二、实施方案

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发起调查投票。 一、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二、在中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更支持哪一方

三、总结中国传统节日对大家影响的程度及当代学生对中华传统的态度 三、过程记录

在聊天群内发起调查,参与调查人数中对“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

期”这个问题,有26%的人全部知道,69%的人知道部分节日,5%的知道几个重要的节日!

对“在中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更支持哪一方”中,有89%的人还是更

支持中华传统节日,8%的人支持西方节日,3%的人认为无所谓。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

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般而言,消极的习俗总是流传不久,经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体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四、现象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接受传统节日也接受西洋节日,他们并不排斥西方节日,反而认为外来的文化能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部分同学表示应该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各种不同的节日,以清醒的头脑来看待它们,吸收精华,摒弃糟粕。但也有少数同学的态度十分漠然,他们热衷于西洋节日,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毫无趣味可言,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给予批评,要知道,崇洋媚洋不是体面和时尚,而是可悲。此外,也有同学表示,传统节日应着眼长久,充分发挥自己的古韵气息和宝贵文化,让传统节日锦延于这个时代的海洋。 五、总结

我们在鼓励当代中学生支持传统节日的同时,并不是在排挤西洋节日。无论是哪样的节日,都有它的存在意义,对待西洋节日,我们要适可而止,汲取它的先进之处。毕竟,我们不能脱离民族的根,还是得讲究传统文化,让它在新世界的光芒下熠熠生辉,这样,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老一辈人民,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都会更加肯定它的价值!支持传统节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容易遭到青少年的排斥,这需要我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洋节日,都不能允许以极端的态度来认识,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开拓创新,让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这些都关键在于青少年学生的态度,不能淡然,不能偏激,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否则,在当韩国抢先一步注册端午节为它的本国节日时,就不会在报纸上、网站上“狂轰乱炸”了,不要在事情结束之后才想到保护传统节日,想到爱国主义精神!

1

搜索更多关于: 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的文档
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yf09yzgu9ersa9r12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