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0:17: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患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

(1)有明显的自杀观念,或既往有自杀行为者,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2)已经出现有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

(3)有扩大性自伤或者自杀的言语、企图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

4.3.3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4.4应急事件报告

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

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非本地常住居民,包括临时居住人员、观光旅游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4.5处臵方式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臵措施,应该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对\精神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4.5.1现场临时性处臵

适用于疾病诊断明确,问题清楚,处理措施不复杂的情况。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臵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者精防护士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

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或会诊。

4.5.2精神科门诊留观

适用于不能立即确诊,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或疾病诊断虽已明确,但处理措施较简单, 预计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的情况。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

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4.5.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适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

4.5.4院外应急医疗处臵常用措施

(1)心理危机干预。

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

(2)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 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束 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 全的场所。

(3)快速药物镇静。

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臵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呢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 反应。

(4)持续性药物治疗。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

4.6处臵后患者管理

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臵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处臵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开展 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4.7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臵原则 4.7.1暴力攻击行为

(1)评估患者危险性。

根据患者病史及目前的状况,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危险性评估。

(2)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A.一般的安全技巧: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

B.检查技巧: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予以身体约束。

(3)药物治疗。

采用快速镇静疗法,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 (4)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4.7.2自伤自杀行为

(1)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

立即阻止正在实施的自伤自杀行为;快速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并维持生命体征正常。视躯体损伤程度及医疗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转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救, 或请其他科会诊。

如生命体征平稳,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由专人看护,避免再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如在社区内缺少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紧急住院治疗。

(2)快速药物镇静。 (3)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适时开始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了解并分析自伤自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4.7.3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较多,特异质反应也常见,所以处理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原发病同等重要。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等。

处臵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应遵照《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实施。

4.8处臵记录和报告

执行应急医疗处臵任务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应急医疗处臵完成后24小时内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臵记录单》(表1-9)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留应急医疗处臵组存档, 一份交本级精防机构,一份随同应急医疗处臵有关的材料一并移交有关部门。采取“现场临时性处臵”的,移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保存;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的, 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门诊;采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住院部。

未纳入社区∕乡镇管理,但接受应急医疗处臵的患者,由市级精防机构汇总本市此类患者的应急处臵情况,每月填写《非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臵月报表》(表1-10), 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月报表网络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

5.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5.1人员培训 5.1.1培训目的

A.使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工作内容等。 B.使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和相关诊疗规 定。

C.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要求和规定,能够开展社区/乡镇管理。

D.使社区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要基本技能,主动配合、协助开展工作。

5.1.2培训对象

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政府和精神卫生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包括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专业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机构中从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精防医生、精防护士等。

社区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患者家属、公安机关人员、居委会(村委会)干部、社区助残 员等。

5.1.3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包括,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患者基础管理和个案管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等。随着工作进展,培训内容可根据当地情况及各地需求进行调整。

培训方式:各级依照本规范的职责分工开展培训。

5.1.4培训评估

培训举办单位应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培训效果、内容、教材、讲员、培训班组织管理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培训。

5.2健康教育与宣传 5.2.1职责和任务

对首诊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

对于慢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要围绕提高自知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

预防措施以早发现为主,在社区中要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鼓励疑有重性精神疾病的人员及早去正规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咨询。

5.2.2农村地区健康宣传

可以通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下乡送知识送技术的方式,帮助乡村医生普及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表现的知识。

在乡镇卫生院重点培养精神卫生专(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材料等为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宣传教育。

5.2.3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在精防机构指导下,依托健康教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社区居委会等要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5.2.4学校健康教育与宣传

根据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的特点,配合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 通过宣传墙报或手册,提高青少年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知晓。

在有条件的学校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

5.2.5健康教育与宣传评估

应开展健康教育材料的形成评估,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的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健康教育与宣传的方法和内容。

6.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年度报表 6.1资料信息管理

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资料信息的目的,是为制定和调整管理治疗策略和措施、评估管理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资料信息管理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化信息两个方面的管理。所有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管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有关资料、信息交数据质控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不得丢失、自行销毁或拒绝归档。各级精防机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患者个案资料,不得泄漏相关信息。

6.1.1数据质控员

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各级精防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配备数据质控员。

数据质控员应具备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熟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内容和相关制度,熟悉所有资料的存档方式,并能进行存档工作的改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及互联网络的使用。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zc61n8c9036aw5uk00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