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日期:2008-12-25]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一、选择题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 / 28
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遵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2 / 28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3 / 28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二、填空题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
4 /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