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科普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题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8:02: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不要仓惶逃出室外; (4)发生火灾立即扑灭;

(5)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

(6)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 (7)注意山崩和地裂;

(8)在海边要注意防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 (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

(10)保持秩序,注意卫生。这十条值得我们借鉴。 2、为什么要有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作为震灾预防? 3、如何正确对待地震谣传?

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当前,对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都只能给出一个范围,不可能十分精确和具体。因此,如果你听到的“预报”消息,说震级很大,时间、地点很具体,这肯定是谣传。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消息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相信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听到地震预报消息,不要轻信,更不要传播,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汇报,以便澄清事实。

4、旧河道、填水坑等为什么不宜选作地基?

旧河道、填水坑、湖滩地等一般都是土质松软,地下水位偏高,甚至是淤泥和含水流砂层。这种地基在地震后,易于发生下沉、变形或流动。特别是含水流砂地层和淤泥带,地震时受到激烈的震荡,会使流砂“液化“,致使地基下沉更为厉害。因此,旧河道,填水坑,湖滩地等不宜选作地基。

七、看图写出与方震减灾相关的内容 1.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一、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1、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

备食品和饮料;

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加固住房。;

45

二、检查和加固住房

2.

1、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2、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3、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三、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1、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3、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

掉下来伤人; 4、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5、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

方; 6、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7、加固睡床。

四、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五、进行一个家庭防震演练 1、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 2、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联系。 46

避震要点 一、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 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 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 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二、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3、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 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3.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

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一、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4、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有组织地撤离。

二、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 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47

三、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3、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8

搜索更多关于: 科普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题库 的文档
科普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2ob5dl1u20sz53253o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