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演示剪贴或用手撕一只动物,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手法。
(2)在黑板上贴出一个大的动物的乐园,里面没有动物,创设一个动物们要到动物乐园做客的情境,热情鼓励学生的参与。 (5)强调抓住动物的特征。 展示交流
(3)学生将自己做的动物自由的贴到动物乐园里,随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鼓励他们谈出对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感受。
(4)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堂拓展:
自己搜集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我们的动物朋友 板书设计:
札记:其实做小动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学过了,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做得太小,我只好让他们在纸上先来画一个统一大小的框,然后顶着框来画,这样大家画得才大起来。 课题二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充满情感的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准备:
1、粘贴或画出一片森林。 2、音乐录音带。《云雀》、《苗岭的早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充满情感的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活动建议: 听一听、看一看:
(1) 欣赏歌曲《小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描述歌曲中发生的事情,引出主题——为小鸟重建家园
(2) 分角色表演:“大树”、“小鸟”、“砍伐者”,体验小鸟的痛苦,激发爱心。 (3) 观察书中图片,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小鸟的家怎么了?
讨论:小鸟的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坏处?你想替大树、小鸟对人类说些什么? 说一说:
(1)想象:你希望小鸟住在哪里?
小鸟的家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流畅的讲述自己的想法,丰富词汇量。
(2)教师扮演“树爷爷”。 说:“欢迎鸟儿们到这里做客,把家搬到这,我愿为你们挡风遮雨。” 画一画:
(1) 教师贴出一片森林,学生用线条、块面、色彩为小鸟建一个温暖的家。 (2) 教师随时对学生以帮助、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 (3) 学生将作品剪下,贴到前面的大森林里。 评一评:
展览学生作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解释自己的作品。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10月15日-10月17日 教学内容:
1、说说小鸟的家怎么了。 2、画画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充满情感的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准备:
3、粘贴或画出一片森林。 4、音乐录音带。《云雀》、《苗岭的早晨》
1、引导学生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充满情感的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1、听一听、看一看:
(4) 欣赏歌曲《小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描述歌曲中发生的事情,引出主题——为小鸟重建家园
(5) 分角色表演:“大树”、“小鸟”、“砍伐者”,体验小鸟的痛苦,激发爱心。 (6) 观察书中图片,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小鸟的家怎么了?
讨论:小鸟的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坏处?你想替大树、小鸟对人类说些什么?
2、说一说:
(3)想象:你希望小鸟住在哪里?
小鸟的家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流畅的讲述自己的想法,丰富词汇量。 (4)教师扮演“树爷爷”。 说:“欢迎鸟儿们到这里做客,把家搬到这,我愿为你们挡风遮雨。” 2、画一画:
(4) 教师贴出一片森林,学生用线条、块面、色彩为小鸟建一个温暖的家。 (5) 教师随时对学生以帮助、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 (6) 学生将作品剪下,贴到前面的大森林里。 3、 评一评:
展览学生作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解释自己的作品。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小鸟的家 板书设计:
札记:在备这一课时,我感到我们学校这一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只是让他们画出小鸟的家,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将作业要求进行了提高:请学生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来为小鸟制作一个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材料多元化,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看书预习,并且告诉了他们“我们要用废旧物品为小鸟做一个家”,请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废旧物品。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乱砍乱伐、捕杀鸟类造成了小鸟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 艺术课都是要求将音乐和美术进行整合的,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虽然我也会弹、会唱,但毕竟不如音乐老师那么专业,尤其是在教法上不能灵活的掌握。所以我只是在做幻灯片课件时选用了不同的音乐来配和画面。我从三百多首mp3中精心选择了六首曲子:当小鸟向大家介绍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安逸时,配合的是曲调优美的《苗岭的早晨》;当展现人类猎鸟时,配合的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中唱道:“当我飞上高高的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小鸟围绕着空巢飞来飞去的画面则配着低沉压抑的小提琴曲,使学生体会到了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住在鸟笼里的小鸟有家,但是《我想有个家》的乐曲却在引领学生深思:它有家,为什么却不开心?伴着沉重的钢琴曲,请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来代表人类向小鸟和大树表达自己的歉意;最后伴着欢乐的乐曲,鼓励孩子们来为小鸟营建一个美好的家园。音乐代替了教师的许多提示性的话语,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体验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创造态度。
总之,我是以人文情感为主线贯穿了这节课,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节课,不光学会用废旧材料为小鸟筑巢,还能够引起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课题三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承担角色,能自信的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2、在综合性活动中,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唱奏音乐作品,体验不同情趣。 3、识别主要人物、动作、神情的特点,简单讲述故事大意,教育学生爱劳动、有礼貌。 教学准备:
1、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动物头饰若干。 2、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朋友来了多高兴》、《我才不带你》磁带 教学活动建议:
倾听:教师出示小熊,激发听故事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请学带着问题听故事。 描述:学生描述故事大意,如小熊请了哪些朋友做客?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启发学生讲述小动物出场的顺序,并学讲小动物的对话。
欣赏:听音乐,说说是什么动物出现了?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话时是什么样子? 模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表情。 再欣赏:欣赏木偶剧《小熊请客》,感受音乐,熟悉故事。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模唱:学生模唱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朗诵:按照节奏读歌曲的歌词,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演唱: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讨论:怎样为歌曲编配动作?结合歌曲情绪内容,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
表演:分组表演,承担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信的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并学会互相合作。(其他歌曲教学 方法同上)
制作: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头饰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小动物。 表演: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进行完整的故事表演。
讨论:怎样表达各种小动物的不同的语气、态度、神情和动作?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听和表演故事的强烈兴趣。 再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分组表演。学生给予评价。 创作:小熊还可以邀请谁去做客? 尝试创编和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0月20日-10月22日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并表演 教学目标:
1、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承担角色,能自信的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2、在综合性活动中,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唱奏音乐作品,体验不同情趣。 3、识别主要人物、动作、神情的特点,简单讲述故事大意,教育学生爱劳动、有礼貌。 教学准备:
1、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动物头饰若干。 2、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朋友来了多高兴》、《我才不带你》磁带 课型: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倾听:教师出示小熊,激发听故事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请学带着问题听故事。 描述:学生描述故事大意,如小熊请了哪些朋友做客?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启发学生讲述小动物出场的顺序,并学讲小动物的对话。
欣赏:听音乐,说说是什么动物出现了?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话时是什么样子? 模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表情。 再欣赏:欣赏木偶剧《小熊请客》,感受音乐,熟悉故事。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模唱:学生模唱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朗诵:按照节奏读歌曲的歌词,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演唱: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讨论:怎样为歌曲编配动作?结合歌曲情绪内容,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
表演:分组表演,承担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信的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并学会互相合作。(其他歌曲教学 方法同上)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0月20日-10月22日 教学内容:制作头饰、表演 教学目标:
1、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承担角色,能自信的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2、在综合性活动中,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唱奏音乐作品,体验不同情趣。 3、识别主要人物、动作、神情的特点,简单讲述故事大意,教育学生爱劳动、有礼貌。
教学准备:
1、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动物头饰若干。 2、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朋友来了多高兴》、《我才不带你》磁带 3、做头饰的材料。 课型:综合手工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唱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朗诵:按照节奏读歌曲的歌词,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演唱: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讨论:怎样为歌曲编配动作?结合歌曲情绪内容,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
表演:分组表演,承担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信的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并学会互相合作。(其他歌曲教学 方法同上)
制作:学生在已经准备好的头饰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小动物。 表演: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进行完整的故事表演。
讨论:怎样表达各种小动物的不同的语气、态度、神情和动作?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听和表演故事的强烈兴趣。 再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分组表演。学生给予评价。 创作:小熊还可以邀请谁去做客? 尝试创编和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札记:小熊、小猫、小鸡等动物头饰孩子们比较喜欢做,但狐狸大家既不喜欢做又不喜欢演,我好歹教育大家从大局出发,这才有人肯做肯演。这像极了“主角与配角”。 课题四 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2、能用比比划划和将故事的方式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景,感受音乐的魅力。 3、尝试用可视符号记录简单的节奏,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教学准备:
1、打击乐曲《鸭子拌嘴》音乐片段 2、《鸭和鹅》歌曲的录音磁带
3、镲、锣、鼓、木鱼等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活动建议: 观察与讨论:仔细观察图片,谈论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讲述: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故事,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观察与比较:教师出示四种打击乐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怎样演奏?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实践:学生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演奏,感受其不同的音色,掌握演奏方法。
欣赏:不同乐器发出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也能为小朋友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观察:仔细观察用可视符号记录的简单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
模仿:教师拍击节奏,学生看节奏进行模仿拍奏,逐步掌握用可视符号记录的节奏的拍击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