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1.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2.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1323。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其他分数的分数单位。 3.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教学 后记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2 课时 课 题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 授课类型 练习课 。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教材第47~48页内容)教学 目标 1.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 2.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实例说清楚分数表示的意义,理解部分和一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分数教学重点 表示。 ,能很快地找出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加深理解单位“1”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第 2 课时 【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1)分数的产生。 (2)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 3.这节课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课堂作业】 (一)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C: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充分 教 学 过 程 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完成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一的第1~10题。 答案:1: 2: 3: 4: 5: 131835、1524、34、、5912 、、 、、、12131423131610100 、、4 6: 五分之三,把长江干流的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体约占其中的3份。 十分之三,把死海表层的水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含盐量占其中的3份。 十分之一,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其中的1份;百分之七,把一个地区的总人口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其中的7份。 (三)拓展练习:有一块长方形花坛,现在要规划出它的14来种玫瑰花,你有几种设计方案?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张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开发创意。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练习,我们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帮助。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 教学 后记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3课时 课 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教学内容 题)。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学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目标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第3课时 【复习导入】 1.3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 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教材第49页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