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文字材料与文献所见先秦史官综论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9:46: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文字材料与文献所见先秦史官综论

贾俊侠

(西安文理学院 政史系 720065)

先秦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时代,形成于此时的史官建置及史书撰述方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和史学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应有的特点和规律。但是,先秦时期按历史年代而论经历了近3000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史官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缓慢而复杂的变化。先秦时期的史官在出土古文字与古文献中的再现形式多样,有的单独一个史字,有的与人名连在一起,有的既有官名又有氏名,总体而言有大史、御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南史、董史、守藏史、侍史、小史、省史、女史,还有名称未冠史字的史官,如作册等。他们的活动在甲骨文、铜器铭文、竹简文字以及《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和《竹书纪年》等古文献中,有详略不同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史官制度提供了直接而真实的资料。由于先秦时期诸侯林立,政不一出,记史制度不健全,尤其是担任保管典籍文书及记事的史官的资料更是十分零散、缺乏,给研究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流变及中国史籍与史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将错综复杂的记载较为直观地展现出来,更进一步地把握史官建置的特点,本文从最基本史料收集做起,对所能找到的有关先秦史官的资料,进行爬梳、归纳与辨伪,列表显示,以探赜索隐。

表一 甲骨卜辞中所见先秦史官 职名 史 史 史 氏名 时代 武丁时期 祖庚时期 祖庚时期 出处 董作宾《殷虚文字甲编》2902 《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14 罗振玉《殷虚书契续编》2、6、8 附考 “才南土、告史。” “乙酉卜,兄贞:丁亥,史其酉告(于)南室。” 史 史 作册 作册 作册 作册 大史 大史寮 大史 西 淄 廪辛时期 廪辛时期 武丁时期 乙辛时期 郭沫若《殷契粹编》1284 明义士《殷虚卜辞》2324 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703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5658反 董作宾《殷虚文字乙编》4692 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4·27·3 董作宾《殷虚文字甲编》3536 《前编》5·39·8 《前编》4·34·1 《殷虚书契后编》26·2 大史 贝冢茂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 “甲寅卜,史贞:多 ,亡尤。” “贞勿立史于南。” “贞:叀大史夹(?)令。” 1

甲骨文字》1271、2572 大史 上史 西史 东史 北史 北史 克 旨 武丁时期 胡厚宣《甲骨六录》248 《乙编》4695 《乙编》4536;《丙编》5 《乙编》3730+3950 《乙编》6400 《殷墟文字丙编》32 “贞:叀弘令从上史克。” “西史旨其有祸。” “贞有东史来。” “贞在北史 获羌,贞在北史王其获羌。” 小史 御史 御史 御史 御史 御史 许进雄《明义士收藏商代甲骨》2718 《甲编》1636 《乙编》6360 金祖同《殷契遗珠》114 《前编》4·28·3 《续编》5·18·8 “其乎北御史、卫” “方祸象取乎御史” 甲骨卜辞大多反映的是武丁以后殷商的情况,卜辞中的“史”,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称呼,从文字构造看,它与使、事、吏不分,如“卿史”有人释读为“卿事”,因此即使带有“史”字,也并非是真实意义上的史官。另外,据学者研究,卜辞中的贞人就是史官。如果把贞人联系起来,就是一个贞人集团。董作宾先生在《甲骨文研究断代例》中将五期卜辞作了详细地分析,统计得出殷商时期的贞人有31人[1]。陈梦家先生在《殷虚卜辞综述·百官》进一步考证,认为当时有贞人122人[2]。从卜辞所录贞人来看,一期武丁时期最多,四期武乙、文丁时期不录贞人。可见,卜辞并不全是录贞人名字的,依此也无法断定殷商时期史官的真实情况。但殷商时期有史官这是肯定的事实。根据周代的史官建置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笔者从甲骨卜辞中选取了二十余条材料,制成了表一。表一中的这些材料,大部分已经被学者认定是殷商时期的史官,如作册、大史、御史还有部分史,在名称上与后代史官也有一定的联系。至于东史、北史、西史,是否是史官,学者有争议。袁林先生在《说‘史’》一文中认为,他们是担任征伐之事的史官[3],此说符合商代随军占卜的事实,故采纳之。除此之外,卜辞中尚见六史、四史、三史、女史等名称,是否均为史官,不得而详,表中也未列出。

表二 金文中所见先秦史官[4] 职名 氏 名 时 代 出 处 附 考 大史 兄 康、昭王 《中方鼎》 (《博古》二·一九) 《中觯》(《大系录》7)称南宫兄,康王时期任太史,并率兵征伐虎方。 大史 友 周康王 《大史友甗》 (《三代吉金文存》大史友作召公宝尊彝 五·八·五) 2

公太史 约周康王时期 《公太史方鼎》(《江汉考古》82·2) 《公太史簋》 大史 溓季 昭、穆王 《大史罍》 (《三代》11·19·8) 三代误作尊 《太史觯》(未著录,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文管所藏) 大史 周厉王 西周中后期 《从盨》 (《三代》10·45·2) 《作册卣》(《商周金文录遗》278) 亦称大史,见 《中方鼎》《大史罍》 公大史 大史寮 西周中后期 《毛公鼎》、《番生簋》 (《三代》 9·37·1 4·49) 太史 大秦 春秋时期 (蔡国) 《蔡太史大秦和》(《江汉考古》1983·2) 《贤簋》(《三代》8·28·3) 史 畮 成王时期 受卫侯之命赏赐公叔的属臣贤以采地 史 兄 兽 密 阜 西周早期 《史兄簋》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简称《三代》7·36·5) 史 史 史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史兽鼎》(《三代》4·23·2) 史兽献工于尹,尹赏史兽?。 《史密簋》 《史阜彝》(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7·14) 史密右率族人、厘白?? 史 史 伏 桓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史伏尊》(《三代》11·27·1) 见《史蔡尊》 《史桓卣》(《捃古录金文》二之1·71) 史 史 农 见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前段 《史农觯》(《周金文存》5·113) 《史见觚》(《集录》A495·R335) 《史见卣》(《三代》13·23·1) 史 寅 成康时期 《臣辰盉》(《三代》14·12·2) 某年五月辛酉,曾分周王之命,《臣辰尊》(《三代》11·35·3) 与士上前往成周殷见诸侯。 《臣辰卣》(《三代》13·44·1) 史 史 蔡 麦 成康时期 周康王 《史蔡尊》 (《三代》11·27·1) 《麦方彝》(《西清古鉴》13·10) 《麦方鼎》作作册麦 《麦盉》(《三代》14·11·4) 3

史  周康王 《史簋》二件(《三代》6·50·2) 史 叔 周康王 《叔簋》,亦称《叔卣》(《录遗》 161甲、乙) 史 惠 康王 《史惠鼎》(《文博》85·3) 《史惠簋》(《文博》85·3) 亦有的称“史兽”,周王朝史官 史 儿 康昭时期 《中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8) 史 旟 康昭时期 《鼎》《三代》4·18·1)二件 溓公令门与史旟率师氏伐象国; 《史旟觯》(《宁寿鉴古》11·1) 员从史旟伐会 《员卣》 (《三代》13·37·1) 史 史 丧 懋 昭穆时期 穆王 《陕铜》3·82-84 《免卣》(《三代》13·43·3) 《免尊》(《三代》11·36·2) 《史懋壶》(《三代》12·28·1) 史丧作丁公宝彝 卣铭:某年六月丁亥,周王在郑大室册命免,史懋代宣王命。 史 墙 恭王 《师酉簋》(《三代》四件9·21·2-24·1) 《墙盘》(《文物》1978·3) 史墙是丰(登)的儿子,微伯兴的父亲 史 史 戊 趞 恭王 恭王 《吴方彝》(《三代》6·56·1) 亦称大史戊 十五年《趞曹鼎》(《三代》4·25·1) 七年《趞曹鼎》(《三代》4·24·3) 史 武 恭王 《倗生簋》原称《格伯簋》五件(《三代》9·14-9·16·2) 曾参与倗生与格伯之间用良马换取土地的活动。 《蔡簋》、《兴盨》作史尤,有时也作史先、内史先 史 年 恭、懿王 《望簋》(《捃古》3·2·85) 史 尤 恭、懿王 《蔡簋》(《薛氏》14·132-133) 《盨》(《文物》1978·3) 史 免 恭、懿王 《史免簠》(《三代》10·19·1-2) 《史免匡》 史  懿王 《钟》(《文物》1978·3) 《盨》(《文物》1978·3) 史 虢生 孝王 《颂鼎》(《三代》4·37-39) 《颂壶》(《三代》12·3-32) 周王册命史颂时,史虢生代宣王命。 4

古文字材料与文献所见先秦史官综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69v0z36e0zn011pb8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