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文字材料与文献所见先秦史官综论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9:53: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颂簋》(《三代》9·38·2-47·2) 史 颂 孝王 《史颂鼎》(《三代》4·26·1-2) 某王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史颂盘》(《三代》17·6·4) 令史颂省苏??” 《史颂匜》(《三代》17·31·2) 《史颂簠》(《三代》10·1·4) 史 趛 厉王 《善夫克盨》(《三代》10·44·2-45·1) 史 南 厉王 《攸从鼎》(《三代》4·35·2) 三十二年,奉命和虢旅共同处理攸从与攸卫牧租种土地的纠纷。 史  淢  翏 厉王 《盘》(《三代》17·18·2) 《鼎》(《大系录》117) 二十八年五月庚寅,曾参与周王对师的册命仪式。 参与周王对师册命仪式。 史 史 史 厉王 厉王 宣王 《盘》(《三代》17·18·2) 《师簋》(《考古学报》1962·1) 周王册命史时,克代宣王命 《无叀鼎》(《三代》4·34·2) 此和无叀接受册命时,都是史翏《此簋》(《文物》1976·5) 代宣王命 相同铭文两件 同铭两件 史 史 利 仆 西周中晚期 西周中晚期 《史利簠》(《考古图》3·45) 《史仆壶》(《三代》12·16·4-17·1) 史 史 史 史 次 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 《史次鼎》(《三代》2·16·4) 《史寏簋》(《三代》7·28·5-6) 《史族簋》(《三代》8·30·3-4) 《伯硕父鼎》(《博古》2·8) 同铭两器 寏 族 伯硕父 史 敖 西周晚期 《史敖彝》(《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7·42) 史 史 史 史 史 孔 宜父 寓 喜 吴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春秋(晋) 春秋(齐) 战国时期 (赵国) 《史孔盉》(《三代》14·9·7) 周王朝史官 《史宜父鼎》(《三代》3·30·1) 周王朝史官 《寓簋》(《陕西青铜器图释》13) 晋人史寓作宝簋 《齐莽史鼎》(《博古图》3·20) 齐莽史喜作宝鼎 《三年史吴戈》(《陶斋吉金录》5·38) 《作册吾玉戈》(《文物》1979·2) 商王朝作册之职 《作册般甗》(《三代》5·11·1) 5

作册 作册

吾 般 商代中期 商帝乙帝辛时期 作册  令 商帝辛时期 《六祀邲其卣》(《录遗》273·1-2) 殷商作册之职 作册 周成、康王 《令方彝》(《三代》6·56·2-57·1) 《令簋》(《三代》9·26·2-27·1) 公耒铸武王成王异鼎,?商作册大白马 作册 大 康王 《作册大方鼎》(亦称《作册大鼎》)(《三代》4·20·3-5) 作册 瞏 康、昭王 《瞏尊》(《三代》1·33·4) 王姜令(命)作册瞏安夷伯。得《瞏卣》(《三代》13·40·3-4) 夷伯赏赐 作册 作册 作册 麦 益 折 昭王 昭王 昭王 《麦方鼎》(《大系录》20) 《益卣》(《三代》13·46·1) 《折尊》(《文物》1978·3) 《折方彝》(《陕铜》2·16) 《折觥》(《陕铜》2·14) 作册 作册 作册 作册 作册 友 首 休 寓 宅 西周早期前段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晨鼎》(《博古图》1·7) 邢侯的史官之长,亦称史麦 令作册折兄望图于相侯 《作册首鼎》(《三代》3·30·3) 《作册休卣》(《三代》13·46·1) 周王朝作册之职 《寓鼎》(《三代》3·51·2) 《作册宅方彝》(《西清》13·6-7) 周王朝作册之职 即小臣宅 内史 作册 阙名 康、昭王 昭王 《井侯簋》(《三代》6·54·2) 《作册卣》(《三代》13·39·3-4) 公锡作册鬯具  丰 作册 昭、穆王 《作册丰尊》(《陕铜》2·19) 亦见于《丰卣》、《丰爵》 作册折之子,史墙之父。 内史 友 穆王 《鼎》(《文物》1976·6) 亦称内史员,受王俎姜令赏赐 作册 内史 内史  阙名 寺刍 穆王 穆、恭王 穆、恭王 《作册卣》(《录遗》278) 《裘卫簋》(《文物》1976·6) 《裘卫鼎》(《文物》1976·5),亦见《五祀卫鼎》 王乎内史赐卫 诸侯内史 内史 吴 恭王 《师虎簋》(《三代》9·29·2) 又称作册吴。师师虎和牧接《师簋》(《文物》1964·7) 受册命时,吴代宣王命。 6

《牧簋》(《考图》3·24) 作命内史 作册 内史 内史 吴 阙名 驹 恭王 恭王 恭王 恭懿时期 《吴方彝》(《三代》6·56·1) 即内史吴。 《师毛父簋》(《博古》17·16 ) 《师父鼎》(《三代》4·34·1) 《壶》(《文物》1978·3) 又称内史尹、内史尹氏、尹氏,阙名 恭王 《利鼎》(《三代》4·27·2) 王呼作命内史册命刺 作册尹 《师晨鼎》(《捃古》2·2·21) 即内史之长,曾参与周王对师《辅师嫠簋》(《考古学报》1958·2) 《免簋》(《三代》9·12·2) 《走簋》(《大系录》61) 《走马休盘》(《三代》17·18·1) 内史尹氏 阙名 恭、懿王 《楚簋》(《考古》1981·2) 《师藉簋》(《文物》1966·1) 在《元年师兑簋》(《三代》9·30·1-31·1)中作内史尹 内史 先 恭、懿王 《谏簋》(《三代》9·19·2) 在《蔡簋》、《望簋》、《兴盨》等晨、走、楚、师永、师藉、师察、师嫠、师兑等人的册命仪式,代宣王命。 《扬簋》(《9·24·2-25·1》) 中作史先 作册内史 内史 阙名 西周中前期 《簋》(《三代》4·33·2) 内史 作册内史 作册尹 作册尹 克 内史 留 夷王 夷厉时期 厉王 《南宫柳鼎》(《录遗》98) 王乎作册尹册命柳 阙名 阙名 西周中前期 西周中前期 《趩尊》(《三代》11·38·1) 《免盉》(《三代》14·12·1) 密叔右即位,内史即命,王若曰:?? 或称为觯 或称为盘 阙名 懿王 《师艅簋盖》(《三代》9·19·1) 王乎作册内史命艅继司徒 《师簋》(《考古学报》1962·1) 周王册命史时,克代宣王命 《鼎》(《上海博物馆集刊》2·17) 史留受王令书,王乎内史留册赐走。 内史 无 厉王 《从盨》(《三代》10·45·2) 亦称无(《无簋》见《三代》9·1-9·3·2),周王朝内史。 内史 御史 阙名 競 宣幽时期 穆王 《簋》(《考图》3·10) 《御史競簋》(《三代》8·36·1-2) 同铭器有两件 7

中史 书史 濒史 齐史 省史 阙名 疑 南 康昭时期 恭王时期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 孝夷时期 《师旂鼎》(《三代》4·31·2) 有人认为是成王时期人。 《格伯簋》(《三代》9·14-16·2) 同铭之器有五件 《濒史簋》(《三代》7·26·1) 有同铭鼎、角等 《齐史疑觯》(《颂斋续》80) 《攸从鼎》(《三代》4·35·2) 曾和虢叔旅共同处理攸从与攸卫牧租种田地的纠纷。 女史 孝夷时期 《善夫克鼎》(《三代》4·40·1-41) 较之甲骨卜辞,金文中的史官种类较多,职事也比较明确。时间跨度较大,始于商末,终于战国,以西周时期为最多。为了便于查阅,表二制作时采取了以类相分的办法,在每一类别中又以时代先后排列,以便更好地显示史官发展的线索。在这一部分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作册与内史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作册就是内史的前身,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就是由“作册”向“内史”过渡阶段的称呼,笔者很赞同这种观点。从卜辞与金文所涉及的大量材料中可以看出,作册是不带“史”字,却具有史官职能的官职,以其掌管王室的典册制作、保管及王的册命之事与尊崇的地位推断,应属于内史类史官。盛行于商代晚期与西周早中期,与史发生明显关系是在西周中晚期(周穆王至周厉王时期),一方面是逐渐出现了内史、内史友、作命内史、作册内史、作册尹、内史尹等新的称呼,另一方面,这些新称呼又与作册等并存且相互杂用。周厉王以后,作册、作册尹逐渐被内史、内史尹所取代。作册尹是作册的长官,也简称尹氏,在当时文职中职位是相当高的。“同时存在几个作册之官,按情理讲其中必有一个负主要责任的。”[5] 孙诒让先生在《周礼正义》内史疏提出:“尹逸盖为内史,以其所掌职事言之谓之作册。”[6]王国维先生也说:古器中的“内史”也称“作册”,[7]证据是《吴尊盖》的“作册吴”,在《牧簋》里又作“内史吴”,在《师簋》里称作册内史,在《刺鼎》里称作命内史。内史尹和作册尹的性质一样,是属于内史的长官。总之,从作册的地位及起草各种册命文书、参与各种礼仪和政治活动来看,他们的职能与西周时期的内史十分相似。故张亚初、刘雨二先生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总结说:“作册和内史是两种性质相近的职官,甚至可能是同一种职官的两种不同称呼”。[8]表二中作册与内史的交替以及内史彻底代替作册的过程就是很好的证据。

第二,作册与大史的关系。也有人说大史与作册是同一官职,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原因如下:其一,作册在甲骨文及《尚书·顾命》中都出现过,大史之名,甲骨文中也有,若大史与作册在当时是同一官职的话,就没必要有两种称呼;其二,作册、大史又往往出现在同一场合,并承担不同的任务,金文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文献中也不乏其例。如《逸周书·尝麦》云:“乃命太史尚大正,即居于户,西南向。九州□伯咸进在中,西向。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作策执策,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宗。王命□□秘,作策许诺,乃北向繇书于两楹之间。”[9]在典礼活动中,大史的工作是立于门前,面向西南,协助大正作事;而作策,也就是作册,却是面向北,站在两柱之间读周王的诏命。这里,作册、大史分明不是一人。又西周金

8

古文字材料与文献所见先秦史官综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69v0z36e0zn011pb8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