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5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综合了老师的考纲和别的学院做出一份排版比较好看的,有些题目(特别是运用题那里,没有答案的就空着了)老师讲过但是不知道笔记抄在哪里了,这份资料只能估计涵盖到80%,希望大家能够帮忙补全。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1、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某一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达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允许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取得反馈,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媒体。 2、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信息资源,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

3、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4、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环境3个组成部分。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教育技术

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6、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它引进应用了许多学科的应用成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7、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课件和视频等。 8、多媒体

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张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 9、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

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10、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目前国内一般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1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1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13、学习工具

指有益于学习者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建构知识,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达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中介。从传统学习工具到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工具的种类很多。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15、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16、媒体

又称媒介,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媒介。 17、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传递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18、概念图

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以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

二、简答题(5题30分)

1、简述PPT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讲演者整体设计自己的讲授,注意充分发挥PPT在讲演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避免用PPT替代发言摘的做法。

(2)辅助提示作用,PPT帮助讲演者组织思路,引导讲授线索,突出讲解重点。 (3)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和体验。 (4)丰富讲述事实和内容。

(5)发挥分析论证作用。 (6)激发情绪和气氛。

2、简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作为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2)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3)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 (4)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3、在PPT设计时,如何实现可视化思维与表达。 (1)恰当地设计和安排可视化思维和表达的结构。

(2)将讲演的思想要点,采用可视化的图形表达,将主要的文字段落抽象归纳出关键词,使用关健词标注可视化图形。 (3)利用PPT的“自选图形”、“绘图”工具

(4)采用简笔画、图形组织法、概念图、示意图、照片等方法。 (5)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软件设计幻灯片 4、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功能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一种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6、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名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7、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4)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8、简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 (1)多通道原则 (2)实用媒体原则 (3)最佳组合原则 (4)临近原则 (5)交互性原则 (6)个体差异原则

9、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 的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93l0c6f64g4gh0kzl91od1e2lmz900xs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