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
分析: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字和表示数字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两个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就成了等式。二方程式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式是特殊的等式,据此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知识解读: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区别: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可以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有未知数。 注意:(1)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是多个。 知识点二:方程的解
点拨: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有3个步骤:(1)分别代入;(2)分别计算;(3)得出结论。
知识点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方程 知识解读: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意:(1)方程的解是指方程中未知数的取值。一般来说,这个值是通过解方程求出来的。
(2)可根据方程解的意义来检验所给的数值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检验方法如下:将所给的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边=右边,说明所得的解释原方程的解;如果左边≠右边,说明所得的解不是原方程的解。 知识解读: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应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未知数,再根据得到的
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题型一: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点拨: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需把握两点:(1)它是否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2)
将它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它们的值是否相等。二者缺一不可。 题型二:列方程—和、差、倍、分问题
点拨: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要设未知数x,用代数式表示题中其他的量,然后找出题中的
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题型三:列方程—劳力分配问题
点拨:劳力分配问题中要弄清楚调配前、调配、调配后的人数;还要弄清楚从哪个量调出,
调入哪个量及调配后的两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相等关系。 题型四:利用隐含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点拨:隐含的等量关系是指问题中的一些隐含的条件,这类关系需充分地去挖掘、分析,才
能清晰地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题型五:由图表提供的信息列方程
点拨:解答问题要理解“峰电、谷电”的含义,并且要知道两个公式:总价=单价X数量,
总电费=“谷电费”+“峰电费”。 题型六:综合探究
点拨:根据题意,本题可进行的构想不止上面三种,只要所填写的内容与列出的方程符合题
意,均可作为答案。如补充部分: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且到达乙地后都立即返回,那么当货车到达乙地返回时,摩托车距甲地还有多远?
课后巩固拓展探究 易错警示
易错点一:检验方程的解时,容易出现做题格式错误 易错点二:对题意的理解有误而导致列出错误方程 易错点三:审题不清,单位不统一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2.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点一:等式的性质
点拨:要正确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特别是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
除数不能为0。 知识解读:
等式的性质有两条:
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a-c=b-c。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ab?(c≠0)。 cc(1) 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在等式两边作相应的运算。
(2) 在性质1中,两边加(或减)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3) 在性质2中,两边同时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为0,并且不能随便乘或除以同一个式
子。
知识点二:方程的简单变形
点拨:方程变形时,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四则运算。
点拨:在进行方程的变形时,要注意方程两边加(或减、乘、除以)的是同一个数,并且在
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数不能为0. 知识解读:
变性规则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变化规则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注意:应用变形规则1时,要注意“都”和“同一个”,一定要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应用变形规则2时,要注意“同一个”和“不等于0的数”,方程的两边都除以0,0做除数无意义,方程的两边都乘以0,原方程为0=0,没有实际意义,也与原方程的解不同。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点拨:(1)是方程的一定是等式,是等式的不一定是方程。(2)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
次方程,首先必须对原方程进行变形(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然后看变形后的方程是否满足四个条件:①只含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次数是1;③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④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 知识解读: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一次; (3)等式的两边都是 —整式方程。
知识点四: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点拨:(1)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数移到方程的一边,将不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
一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常数)的形式。
(2)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得更加简单,为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则、求出方程的解创造
条件。 (3)系数化为1:将形如ax=b(a、b为常数且a≠0)的方程,化为x=
b的形式。 a知识解读:
1、 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像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2、 解方程就是根据方程的变形规则,采用一定方法,把一个方程变形为和原方程同解的简
单方程的过程。
(1) 由于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化为x=a的形式,所以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左边,
常数项移到等式右边,这样便于合并同类项。
(2) 移项必须变号。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位置不叫移项,此时项的符号也不能变。 注意: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则,解简易方程时,一般按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个过程求解,具体先进行哪一步,要根据题目的情况而定,如果先合并简单就先合并,再移项。 知识点五: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点拨:去括号时,一是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二是系数要与括号内每一项相乘。 知识解读:
当方程中含有括号时,要先去掉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从而解出一元一次方程。 括号外的系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系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知识点六: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点拨:去分母时,分子要添加括号,并且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知识解读:
当方程中含有分母时,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最小分倍数,即可去掉分母,从而使含有分母的较复杂的方程简化。
(1) 去分母的理论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个坟墓的最小公倍数,使
方程的系数化为整数。
(2) 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3) 如果分子是一个式子,在去分母时,不要忘记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 题型一:等式的性质的运用
题型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题
点拨: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特征得出m-1=1且m-2≠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中m-2≠0,保证等式中含有未知数,这一点在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尤其要注意。 题型三:灵活安排求解步骤巧解一元一次方程 点拨: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安排步骤,本题中的解法2较为简单。 题型四:利用方程的解相同求字母的值
点拨:此题可理解成两个方程的解相同。由于第二个方程的解较容易求出,将求出的第二个方程的解代入较复杂的第一个方程,从而可确定m的值。 题型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误问题 点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方程的解的概念,把方程的解与对应的方程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求出a的值。
题型六:解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 点拨:注意含字母的方程ax=b,。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分类讨论不要忽略这一类情况。
题型七:特殊解的探究
点拨:此类题应先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方程的解,再根据这个解是正整数,来讨论m的取值情况。
课后巩固拓展探究 易错警示
易错点一:去分母时漏乘或分子是多项式形式时没加括号 易错点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不透致误 6.2.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点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点拨: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基本思路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 知识解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问题
求解分析方程解答
检验抽象其中分析和抽象的过程通常包括:
(1) 弄清题意和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 (2) 找出问题所给出的等量关系,它反映了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3) 对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列出所需的代数式,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设未知数和作出解答时,应注意量的单位。 注意:
(1) 在一道应用题中,往往含有及格未知数,应恰当选择其中的一个,用字母x表示,
然后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将其他及格未知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一般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
(2) 解应用题,切勿漏写“答”,“设”和“答”都必须写清单位名称。 (3) 对于求得的解,先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再写“答”。
知识点二:利用“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为相等关系 知识解读: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式子相等”,是列方程的另一个相等关系。它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不同的途径表示同一量,从而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利用“总量等于分量之和”为相等关系 知识解读:
“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种基本的相等关系,常在列方程中用到。 题型一:图表信息题
点拨:将情景题转化为文字应用题,善于从问题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很重要。 题型二: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点拨:在解行程问题中,关键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① 相遇问题:路程=时间x速度之和 ② 追及问题:路程=时间x速度之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