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小故事中快乐学古文“一问三不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47: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小故事中快乐学古文】“一问三不知”

【从小故事中快乐学古文】“一问三不知”

古文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惜我们从中学一开始接触古文就是“之乎者也”,弄得一头雾水,以致望而生畏。其实,好多古文是很明白的,很有趣的。如果从这些明白有趣的古文读起,我们就会觉得古文并不是很难懂。等读了相当数量的这一类古文,再去读深奥一点的,也就觉得不难了。那时,你就步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殿堂,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古文,我没有理由不爱你! 1、善忘者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乙)曰:“姓张。”俄再问,复告之。俄尔(甲)复问。乙不说,大声曰:“吾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莫恼,吾,善忘者也!” 善忘是常见的,生理学上有一种病就叫“健忘症”。然而一般说来,再“健忘”也不至于像故事中的甲,随听随忘这就叫夸张。夸张是笑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则笑话的笑点还在于甲翁虽“善忘”,却没有忘记自己是“善忘者”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甲翁是真的善忘还是在开乙翁的玩笑。 看不看由你:

俄:副词。表示时间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俄”经常与“而”、“尔”、“顷”(倾)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表示时间短暂。 说:通“悦”(通假字),高兴。

这两句都是判断句,前一句可译为“我的姓是张”,后一句可译为“我是记性很差的人啊”。前句句末的“也”和后句句末的“者也”都是判断句句末的语气助词。

古文中主语省略的地方很多,只有正确补足主语,才能真正读懂古文。现代汉语中主语一般承前句主语省略,古代汉语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有承前一句中的宾语省略的。补足主语的方法是通贯上下文文意,据之判断是承前句的主语还是承宾语而补。如上文中说“姓张”的人是谁?承主语省为甲,承宾语省为乙,从后面“乙不说”中可知“姓张”的人是乙。 2、一问三不知

有以(拿)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俄倾,忽大声曰:“吾知之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全,都)举(考虑)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三不知”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可是,这则故事中的主人翁却强不知以为知,自作聪明,牵强附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释词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可牵强附会。 看不看由你:

“亦”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重复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

“其”在古文中常作代词,在语法上多作定语:它可以代人,也可以代物代事;代人时多为第三人称,也有用作第一人称的,阅读时要根据语境仔细区别。如上文中“问其父”、“问其母”中的“其”都指自己。 3、妙答

有促(催促)其子早起者曰:“公鸡已数(多次)鸣,汝当起矣!”子不说(通悦),曰:“儿非母鸡,公鸡鸣与儿何干?”

懒惰的人什么理由都找得到,可惜聪明用错了地方。 看不看由你:

“汝”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但常常有轻视的意味。“汝”一般

从小故事中快乐学古文“一问三不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bkd7hu7r9emeo57bi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