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或折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期利润率。我们把对应着各个投资量的资本边际效率点连接起来就是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一般地,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值得投资,否则就不值得投资。
O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图
MEI MEC r
I
1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表现为生产能力的扩大,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债券或股票仅仅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五、计算题
1、解:(1) 第n轮 新存款 (元) 新贷款 (元) 新准备金(元) 货币增加量累积的货币增加量(元) 1000 1800 2440 2952 3361.6 3689.28 (元) 1 2 3 4 5 6 .6 327.68 1000 800 640 512 409800 640 512 409.6 327.68 262.14 200 160 128 102.4 81.92 65.54 1000 800 640 512 409.2 327.68 (2)由(1)表中结果可见,在第6轮结束之后,累积的货币增加量为3689.28元。
13
1?rc??(3)由货币乘数公式???rc?rd?re得:K=1/0.2=5。
(4)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货币总增加量=最初的存款增加量×货币乘数
=1000元×5=5000元
2、解:(1)货币乘数???5000??2.5; ?2000;
1?rc?RRC???(2)根据货币乘数公式:,其中rc?,rd?d,re?e?rc?rd?reDDD(这里C表示现金即通货,D表示存款,Rd表示法定准备金,Re表示超额准备金。)则
代入得:??1?100050001.2??4
10005000?50050000.3R500?0.1,可知存款D??5000,再代入货币乘数公式:D0.1(3)已知
??1?rc1?15005000?1.3????3.25。 ?rc?rd?re15005000?50050000.43、解:M1=130+345=475;M2=475+1050+375=1900;M3=1900+425=2325。 4、解:(1)L=L1+ L2=0.2Y+2 000-500r 货币总需求函数; (2)将r=6,Y=10 000亿元代入货币总需求函数,得
L=0.2×10 000+2 000-500×6=1 000
(3)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S=L=L1(Y)+L2(r)和已知条件MS=2 500亿元、Y=6 000亿元得:2 500=0.2×6 000+ L2,推出投机性需求的货币L2=1300亿元。 (4)将Y=10 000亿元、MS=2 500亿元代入MS=L=0.2Y+2 000-500r,得出
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r=3%。
5、解:(1)在法定准备金率为0.12,没有超额准备,总准备金是400亿元时,则存款为400÷0.12=3333亿元,因此,货币供给MS=1 000+3333=4333亿元。
(2)在总准备金为400亿元,现金仍是1000亿元,准备金率提高到0.2时,则货币供给变为MS=1 000+400÷0.2=3000亿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元,可使货币供给增加10×(1/0.12)=83.3亿元。
14
6、解:(1)假定该人交易两次,即一次在月初把收入的一半变成储蓄存款;另一次在
月中取出,则他平均持有的货币是收入的1/4,既1600/4=400元。若交换n次,则平均
持有的收入为1600/2n。若月利率是5‰,则丧失的利息或者说机会成本为1600/2n×5‰
=4/ n,再加上每次交易成本为1元,则n次交易成本为n元。总成本为TC=(4/ n)+ n。
最佳交易次数应是总成本最小的次数,为此,可令:
dTC4??2?0, 得n =2 最优交易次数 dnn?1因此,此人持有的平均现金金额为:Y/2n=1600/4=400元
(2)假如此人的收入增加到1800元,,则根据上述方法求出的最优交易次数n=2.12
次。显然,不可能有2.12次,而仍只能是整数2次,因此,他持有的平均现金金额为:
Y/2n=1800/4=450元,即货币需求会增加50元。 六、论述题
1、答: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量会增加2000元人民币,货币供给会增加2000元人民币。 2、答:联邦储备进行1000万美元政府债券公开市场购买。如果在法定准备金率是10%,且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即银行除保留法定准备金外,其余的资金全部以贷款的形式贷出)和没有现金漏损的情况下,这会引起的最大可能货币供给增加是1亿美元(=1000万÷10%);如果最初得到这1000万美元的银行除把其中的10%,即100万美元作为法定准备金外,其余的资金全部作为超额准备金保存在银行,则货币乘数是1,银行不创造货币,最小可能增加是1000万美元。
3、答:(一)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保持财富的数量。研究货币需求是为了以下3个目的:
(1)研究货币需求是研究利息率决定的准备。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因此,要研究利息率的决定,需研究货币需求。
(2))研究货币需求是为了解决发行的货币有多大部分转化为交易货币需求,从而成为总需求的形成要素的问题。这是因为:货币需求中的交易、预防货币需求是人们准备购买
15
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持有。交易货币需求和总需求水平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通过某种处理,可以认为,交易货币需求量直接衡量了总需求水平。如果发行的货币全部为了满足交易货币需求,那么问题就非常简单:发行多少货币,总需求就有多大。问题在于发行的货币一部分满足了交易需求,一部分满足了投机货币需求。这样,发行的货币一部分与总需求有关,一部分与总需求无关。为了解决发行的货币有多大部分转化为交易货币需求,从而成为总需求的形成要素问题,我们必须研究货币需求。
(3)研究货币需求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货币供给量提供依据。宏观经济的重要问题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了解决这一目标,必须对货币需求的研究。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人们的实际收入。实际收入越高,支出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就越多。二是商品价格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越高,对货币需求量也就越大。三是利息率。利息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小。
4、答: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6、答:(1)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在公开市场活动中购买债券,将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利率下降。如图4.1所示。
(2)信用卡可获得性的提高减少了人们持有的现金,进而减少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均衡利率。如图4.2所示。
(3)中央银行降低了法定准备金,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利率下降。如图4.3所示。
(4)当居民决定把更多钱用于节日购物,便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货币市场上增加了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均衡利率上升。如图4.4所示。
16
利率 Ms1 Ms2 利率 MS r1 r2 O
图4.1
r1
Md 货币量
r2 O Md2 图4.2
Md1 货币量
利率 Ms1 Ms2 利率 MS r1 r2 O
图4.3
r2
Md 货币量
r1 O Md1 图4.4
Md2 货币量
7、答:(1)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时,均衡利率会下降。利率下降会降低投资和消费成本以及储蓄的收益,因而会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 (2)如果中央银行想稳定总需求,也就是维持原有的均衡利率水平不变,它应该减少货币供给。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