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收缩与温度降低有类似效果。
?收缩内力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初期;
?温度内力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每年周期性,每天周期性); ?原规范伸缩缝间距主要着眼于控制温度内力,也可以起控制正常收缩内力的作用。多年工程经验证明, 控制效果良好。
?近年来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水泥标号提高或用量增大,早强(后期强度增长明显减小)、高发热量、高收缩。构件混凝土体量增大,周边约束增强,进一步加大收缩内力。 ?若采取措施(材料、施工)降低收缩内力到正常水平,原规范规定仍可用。故表9.1.1保持原规范规定未变,但注意已将“可”改为“宜”。 ?局部条文变动:
1、增加了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伸缩缝间距 规定(短肢剪力墙—核心筒?); 2、增加了外露结构伸缩缝间距的规定; 3、强调了有必要减小伸缩缝间距的情况。
超长结构(伸缩缝间距超过表9.1.1规定的结构)
根据国内成功工程经验,必须选择对应措施,其中可包括: 1、针对温度、收缩内力的预应力措施(直线预应力筋); 2、根据温度、收缩内力分布规律增设附加钢筋;
3、施工阶段利用后浇带对结构进行分割(间距,后浇时 间,钢筋最好断开设搭接接头,板、梁全断开); 4、其它减少收缩及温度应力措施。
规范不限制这种突破,但相应措施由设计人裁定,因工程情况多样,规范无法统一做出建议或规定。
9.2 混凝土保护层
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几项主要措施:
1、规定保护层混凝土必要厚度,在建筑物使用寿命内, 使表层混凝土碳化不致深入到钢筋表面,以保持钢筋 的碱性环境,防止由表层混凝土侵入的水和氧导致钢 筋全面锈蚀。
2、控制裂缝宽度,防止钢筋锈蚀从裂缝处开始,并沿钢 筋蔓延。
3、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 4、防止混凝土的腐蚀破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