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之我见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比如早上很早就去上学,没想到路上遇到交通阻塞而迟到,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这时可能会因委屈而生气、懊恼,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期末考试,尽管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成绩却不理想;在小学低年级一直想当班长,可是到中高年级却连个组长都不是??上述情况发生,都会使人产生焦躁、失望、忧虑、担心、痛苦等情绪反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遇到了挫折。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来自学校,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的言行不慎、方法不妥、学习上的激烈竞争处于劣势;也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且又不注意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也有的来自社会,如有的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感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也有的来自学生本身,如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的疼痛或缺陷,导到挫折??
学生一但有挫折,有的同学能从好的角度出发加以纠正克服,具体表现有:
1、有的能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能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继续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有的能调整方位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3、有的改变目标,变换行为方向,这样的同学很灵活,他们知道,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意不断地反省。常言说:“条条大路通北京。” 但也有一些同学不能认真对待挫折,他们采取的方式常令老师们感到伤脑筋,主要表现在: 1、记得我在阳东学校教书时,就有一个叫同学他在学校里犯了事,回家挨了他爸爸狠狠地一顿打,第二天来到学校,他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别一个同学身上,故意绊倒了对方的同学。课后,他还在我不在场时,辱骂、讥讽、侮辱别的同学,用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快。还有一回,我批评过一个女同学以后,她趁我离开时,由于她慑于大同学的威风,不敢攻击别人,就只好撕本子,敲桌子,摔凳子。采取这种攻击的形式来对付挫折。
2、在五华学校任校长时,也遇到过一种这样的情况,一位小女同学,由于她母亲开出租车出事,她伤心至及,受到挫折。她却以冷漠的方式对待挫折,将不愉快的事埋入心底,不论对什么事都是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一切都觉得无所谓、似乎毫无情绪反应。
3、当我找她谈话,指出这样是不对的,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这种不幸,她却又以逃避的方式对待,以前学习热情很高,出现这种现象时,学习热情开始下降,心灰意冷,不求进取,由于我及时采取了措施,本期考试,语文成绩才幸免不达标的“灾难”,但数学成绩即遭了殃,只打了58分。
4、这小女同学还有一种对付挫折的“绝招”,那就是退化。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称的幼稚,有几次在地上大哭,还在地上打滚,有几天还装病不来上学。她真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用这种方式来求得别人的同情、关心和照顾。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上的挫折,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和对策,让自己保持一个愉快的学习心境,这对一个小学生学习的成功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人通过几年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认清自我,摆正位置
当一个人经历挫折考验时,应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清自我,正确自我定位。既不将责任全部归于客观,又不盲目地自我否定,甚至消沉。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可见,对那些不能认识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连孔子也感到
无能为力。
所以,有志者是与悲观主义绝缘的。看见别人比自己成绩好,或比自己干得出色,自己内心不平衡,产生羡慕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羡慕不能转为悲观,应积极地赶上去,这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不如行动,制订目标采取行动才是上策。 2、提高热情,自我激励。
小学生一旦自己制订了发展目标,就需要及时投入学习热情,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是最后达到成功目标的保证。但是,这种热情并不是因一时的头脑发热,也不是为了维护扭曲了的自尊而逞一时之勇,而是客观的、理智的,这样可以防止心理上的错位。
3、重新调整知觉,确立真正自我。
对学习出现困难,或处于学习困境中的学生来说,要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因为学习不良或产生不适的焦虑都与自我认知有关,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由于受各种内在和外来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都是准确的,有时也可能不适合你的情况,由此造成不断的失败或失去在群体中应有的地位与自尊。所以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觉才可能适应新的情况,也才会使我们的学习状况有所改观。与此同时,一个人的自我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地确立,并去指导自身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更多地依靠他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信念,而不是依靠教师或其他什么人的准备。而我们一些在学习上经常不成功的学生则往往感到自己很难控制自己的命运。所以说,小学生确立真正的自我非常重要,这将意味着你可以探索由每一情境提供的机会和挑战,然后能够选择一个表现自己真实水平、需要、情感和责任的反应。这样,你就可以比较明智地选择一种学习方法了。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尽管都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尽管都会出现考试焦虑,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原因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况且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能力、性格、兴趣以及生理等多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4、没有最好,只求更好。 常言道:“金无足亦,人无完人。”出类拔萃的人并不是所有方面都优秀,而只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过人之能。孔子曰:“人这过也,各于其党。”他告诉我们,无论是谁,都会犯错误,一个人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不可能总一帆风顺。所以,我们不能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而应在失败的同时将成功的心态建立在自信、独立的个性基础上。具备这种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潜力。认为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一味地以教师,家长的期待来苛求自己,也不单独地以考试成绩来比较自己。只要相信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只要具备坚定的成功信念,不断强化自己“能行”的心态,你最终会体验到成功后的幸福与喜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