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人版版语文2013高三单元测试4
《体悟山水神韵》(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 29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料峭 琐屑 悄然独立 宵寒袭肘 ....
B.厦门 脸颊 忐忐忑忑 高楼大厦 ....C.谋取 牟取 心寒眸酸 未雨绸缪 ....D.羯鼓 仓颉 潺潺泻下 万籁俱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春寒 浙浙沥沥 霏霏 想入非非 B.牵连 剑门细雨 平空 雷电霹雹 C.黎民 空濛迷幻 岑寂 豪情侠气 D.投壶 嘈嘈切切 琐屑 沉思明想
3、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既然“有偿家教”影响孩子主动健康地发展,而且有损教师的形象,且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普遍诟病,立法禁止或矫枉过正一下有何不可?(过犹不及) ....B.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可厚非,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无可非议) ....
C.当天黑公司人员又纠集闲杂人员近百人,不请而至生日现场,手拿砍刀、棍棒,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施淫威,易大德一家及亲属共5人被砍成重伤。(大庭广众) ...
D.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足协的一位官员,该官员表示山寨足球队和国足比赛的事情很不靠谱。(不着边际)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适:到。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通“暮”。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7、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文漫灭 文:同“纹”,纹理 .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 B.①褒之庐冢也 ②予之力尚足以入 .. 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
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第II卷(非选择题71分) 三、(21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 于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组,6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渺渺兮予怀, 。(苏轼《赤壁赋》) (2)曾子曰:“君子 ,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诗经》)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4分)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7、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