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新时期我国犯罪增长现象的思考 1、恶性增长 2、正常增长 3、负增长 思考题:
1、犯罪现象的概念与特征
2、新时期我国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犯罪人 一、犯罪人的概念
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和法人。
二、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一)人以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 (二)犯罪人的特殊属性 三、犯罪人的特征
(一)犯罪人在人口学方面的特征 (二)犯罪人在行为学方面的特征 四、犯罪人的分类 思考题: 1、犯罪人的概念 2、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犯罪统计 一、犯罪统计调查 二、犯罪统计资料整理 三、犯罪统计资料分析 思考题:如何进行犯罪统计 第四节 犯罪行为 一、概述
(一)犯罪行为的概念
5
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1、犯罪时间 2、犯罪空间 3、人 4、犯罪工具 5、行为方式 二、犯罪行为的类型 三、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 (一)犯罪决意 (二)犯罪行为准备 (三)犯罪行为实施
思考题: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 犯罪类型论(6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种类犯罪的概念,掌握各类犯罪的特点。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已满6周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
狭义:指14—25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过高,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2、犯罪类型的复杂性和犯罪动机的恶劣性。 3、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是团伙犯罪。
4、中小学流失生犯罪不断增多,犯罪低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
6
5、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犯罪形式由“依附型”向“独立性”发展。 6、青少年吸毒现象日趋发展,由此而引发的犯罪不断增加。 7、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上升 第二节 团伙犯罪 一、团伙犯罪的概念
指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纠合性、结伙性共同故意犯罪。 二、团伙犯罪的特点
1、在组织形态上,不仅表现为不同程序的纠合性和结伙性,而且呈现多样性。
2、团伙犯罪成员的复杂性和常变性。 3、侵害客体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4、活动方式和组织范围的区域性
5、共同的犯罪意识和犯罪利益、封建“哥们义气”、团伙纪律构成了团伙犯罪的思想纽带、精神支柱和聚集力。
第三节 重新犯罪 一、重新犯罪的概念
指在监狱服刑的罪犯或刑满释放人员、正在劳教或解除劳教的人员、未受到刑事制裁的犯罪人员的多次犯罪。
二、重新犯罪的特点 (一)狱内又犯罪的特点 1、不认罪服法,伺机脱逃。
2、作案进行周密预谋,具有一定诡秘性 3、借机哄监闹事,伺机作案。 4、作案手段极其残忍 (二)狱外再犯罪的特点
1、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
2、从发生时间看,处罚执行完毕后第一年重犯率高 3、从犯罪类型上看,财产犯罪的刑释人员重犯率较高
4、从发生地区上看,城镇的重犯率高于农村、牧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
7
发达地区;大城市高于中小城镇;矿区高于市区。
5、从受处罚的期限看,短刑犯重犯率高。 三、累犯与惯犯 第四节 女性犯罪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 (一)女性犯罪的概况 (二)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 二、女性犯罪的特征
1、在犯罪数量上,女性低于男性
2、在犯罪类型上,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特点的犯罪多于男性
3、在犯罪形成过程上,女性多数经历了被人害到害别人这样一个过程。 第五节 暴力犯罪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
暴力犯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活动中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一切犯罪。 狭义:以犯罪或暴力相威而直接侵犯或危害公民个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
杀人、伤害、强奸、抢劫是典型的暴力犯罪。 二、暴力犯罪的特点 1、犯罪动机的邪恶性 2、犯罪类型的关联性 3、犯罪活动的团伙性 4、犯罪手段的智能性 5、犯罪形式的新颖性 第六节 经济犯罪 一、经济犯罪的概念
指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二、经济犯罪的特点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