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学及托幼机构流感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控制工作
(一)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单位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二)组织校医、园医或负责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人员学习流感防控知识。 (三)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学生和幼儿,立即电话通知其家长领返回家,尽早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
(四)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五)加强各类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六)搞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七)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漱口,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提高防病意识。
(八)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托幼机构由保育员每日落实幼儿勤洗手。
(九)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发病机会,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 二、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病患者异常增多时 (一)防控措施。
除做好上述日常防控措施外,还须实施: 1.避免举办全校或全园性的室内集会等活动。
2.实施晨检和午检制度,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立即电话其家长领返,尽早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病例异常增多要立即报告疾控中心。
3.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专人负责离校或离园学生的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 4.疾控中心确定暴发后,根据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流感样病例学生每日增减情况。
5.加强室内活动场所、课桌(椅)、门把手等物表的清洁消毒,托幼机构还须注意玩具、毛巾等用品的消毒;加强室内通风。
6.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二)临时停课后的措施。
1.提倡学生个人患病停学休假。如出现暴发疫情,在科学评估后卫生、教育部门提出停
课建议,由政府决定实行临时停课措施。
2.建立学校、托幼机构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制度。停课前,应告知幼儿、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流感相关知识。
3.停课期间,学生、家长等主动向学校分管的专人报告其是否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学校和托幼机构组织专人负责学生每天的健康状况跟踪。掌握学生每日健康情况。 4.复课前,必须对各种学习、生活、娱乐和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5.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至少持续14天。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才可以上学。
广东省家庭流感预防指引
一、日常预防 (一)三勤。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进食前、双手弄脏后应立即洗手。 2.勤通风: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不通风、人流密集的场所。 3.勤运动:坚持室外运动,如步行、球类、跑步等运动。 (二)三主动。 1.主动监测。
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体温。家中有小孩,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测体温。 2.主动防护。
(1)双手减少接触眼、鼻及口。
(2)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口鼻。
(4)不要随地吐痰,应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出现发热等症状时,避免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6)家中易感人群(小孩、老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的家庭成员)要重点保护,倡导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医院、商场等)。 (7)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8)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3.主动就医。
(1)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2)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早到就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的患者 (一)减少外出,外出时要佩戴口罩。
(二)及时就医,前往就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尤其是小孩、老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尽早治疗。
(三)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先到发热门诊看病。 (四)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避免参加集体活动。 (六)家具表面、厕所用消毒水消毒、抹洗。
广东省大学与中学流感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控制工作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流感防治知识。 (二)搞好学校环境卫生。
1.每周至少清洁教室与宿舍的地面与门窗一次。 2.厕所保持卫生,配备洗手液。
3.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定期清理垃圾。
(三)若有老师或学生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
(四)学校校医室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和感冒药品。 (五)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六) 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二、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病患者异常增多时 (一)防控措施。
除做好上述日常防控措施外,还须实施:
1.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实施晨检和午检制度。
3.学校由专人负责离校学生的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
4.疾控中心确定暴发后,根据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每日流感样病例现症学生增减情况。
5.加强室内活动场所、课桌(椅)、门把手等物表的清洁消毒。注意公共教室如电脑、视听、图书馆等的消毒。
6.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7.学校要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教室、寝室及有关场所消毒,并及时通风。 8.家住疫区的学生双休日或假期尽量不回家,或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家人接触。 (二)临时停课后的措施。
1、提倡学生个人患病停学休假。如出现暴发疫情,在科学评估后卫生、教育部门提出停课建议,由政府决定实行临时停课措施。
2、建立学校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制度。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流感等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 3、停课期间,学校组织专人负责学生(包括住宿生和非住宿生)每天的健康状况跟踪。掌握学生每日健康情况。
4、加强停课期间住宿生的管理,学校组织专人负责住宿生住宿期间每天的健康状况跟踪和报告,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马上将学生送到就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住宿生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做好开窗通风,尽量不随意调换宿舍、串寝和在寝室内聚会活动。
5、复课前,学校必须对各种学习、生活、娱乐和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6、复课后,学校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至少持续14天。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