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年10月江苏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往年真题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5:30: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3)社会功能受损;

(4)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5)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36.简述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1-163

答:(1)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2)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狭窄,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4-53/54 答:一、创伤性事件

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龙卷风使很多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2、疾病:艾滋病、癌症等致命疾病也是常见的创伤性事件。

3、强暴:当一个女人被强暴时,她的第一反应被称作“混乱”状态,包括两种类型。表现型,即表现出恐惧、气愤、焦虑、哭泣、呜咽和紧张;压抑型,即表现出冷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通常会随之出现。

4、其他人为灾难: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PTSD是多么的持久和严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研究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理机制很清楚: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进而发展出了某种精神障碍。然而,一个人是否会发展成PTSD,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假如PTSD总是由类似战争等外部事件引起,那究竟什么是PTSD中的遗传因素呢?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同PTSD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差异性(Yehuda,2000)。对患有PTSD的儿童和成人的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一组神经和激素发生了改变。研究者发现,在创伤性事件中经历的极度压力可能会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 HPA)轴的活动出现长期、甚至是终生的增强。而HPA轴活动的增多会导致压力激素如可的松的长期释放,从而长久破坏了与长时记忆系统有关的海马区(Gurvits等,1996)。

2、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①那些可能患上慢性PTSD的人在神经质上的得分很高,并且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②大屠杀幸存者的孩子,其PTSD的患病率高于控制组; ③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患上PTSD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过更多的战争应激反应; ④以前就曾经有过创伤经历的个体,接受过心理和体力的坚忍训练的个体,是最能抵抗PTSD的。 3、认知改变:一些个体可能在遗传素质上倾向于重现关于创伤性事件的想法(反复思考)和在闪回中重新体验这些事件。类似地,一些个体可能倾向于对那些不幸事件做出灾难性的解释。

4、经济与教育程度:贫穷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体比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受过较高教育的个体患上PTSD的可能性更大(Blazer等,1991)。 38.试述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7-92/93/94/95 答:一、生物学原因 1、遗传学因素

研究者已经做过大量研究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遗传原因。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及收养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双生子研究及收养研究也解释了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上的作用。另由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22号染色体缺陷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2、神经生物因素

这里涉及到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及五羟色胺。增加多巴胺药物,能够使精神分裂症的特征行为增加,而减少则使症状减轻。有些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的交互作用。

3、脑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1)大脑结构异常变化:很多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的许多区域都有一场状况,既有宏观的结构特征,也包括微观的细胞结构异常。

(2)大脑功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完成认知作业时,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的活动减少;当让他们辨别气味时,颞叶和前额区域活动也有所减少。 二、心理和社会的原因

1、家庭互动模式:如与家人的交往方式、婚姻关系、孩童在家庭的地位等。 2、生活压力:具有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个体在遭受较大压力时可能发病。 3、儿童期性虐待:幼时遭受性侵犯是成人后出现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4、家庭经济状况:贫穷、低文化、失业、无保障等原因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39.张莉,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张莉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人”,“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很反感。四个月来,张莉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就是控制不住,于是主动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根据该案例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莉应该被诊断为何种心理障碍? 3-35

答:应诊断为强迫症。 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这些想法并不仅仅是担忧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强迫观念的人认为,这些想法是自己意识的产物,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他们也意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合理的、过分的、不适宜的,因此,他们总会试图用另一种想法或行动来压制或协调这些想法。 2.该种诊断的临床描述依据是什么?

答:(1)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人”,“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 (2)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很反感。 3.该种诊断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3-36

答:(1)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并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的眶额一边缘一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胁的事物和情境。 变态心理学简答(来源于网络) 精神症状的特点

(1)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3) 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i. 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

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ii. 以强迫行为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定、检查或询问等。 iii. 上述的混合形式。

(2) 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的。

(3)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

但不奏效。

(4) 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i. 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ii. 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 iii. 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后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强迫症的可能原因

(1)心理动力学观点: 认为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的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他们能成功抵抗焦虑。心理动力学观点致力于研究强迫症的思维起源。 (2)认知行为观点: 认为患上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观点: 认为脑结构是这一障碍的基础。此观点认为强迫症是眶额—边缘

2014年10月江苏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往年真题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zny0k4ya38ccg96pcz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