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谈谈对法制思维方式的理解
具体包括以下大内容:以权利与义务为分析线索、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理由优于结论。
法治思维是一个文化范畴。广义的法治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乃至物质等不同方面,而法治思维则属于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
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除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则要有法治的权力观,以及带头守法、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的职责意识。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由此可见,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运用法治思维则是对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层面的要求。 法治思维与学术界常讲的法律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
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如何培养我们的公共意识
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公共精神的内核。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是现代社会所张扬的精神气质,这种主体意识和独立气质并非与公共意识所指代的整体意识相抵触,相反它是现代公共精神的前提和出发点。 由于公共生活具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所以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每个公民也需要有良好的公共意识0
1:公共意识集中体现在要具有社会公德上,在公共生活场合和公共生活细节上我们要有
? 文明礼貌(社会交往中的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公共意识的重要部分)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
?爱护公物(培养公共意识每个公民都要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破坏公物的行为做斗争)
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为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而奋斗)
遵纪守法(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的各项法律,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品质。 2:国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泼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让公共意识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当代大学生传播社会公德践行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力
量。我们要身体力行,以身作责,在公共空间展现良好的公共意识,引领社会的思想潮流。
请谈谈对大学教育意义的理解
大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的全面“完善”使其“成人”和“成材” 这包括以下方面
1:赋予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这丰富的图书资料,这里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可以提供系统的教学和严格的科学训练,这里更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运用这些资源通过大学教育赋予大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2:赋予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的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一个合格的大学教育应该使学生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还有一个强大的交际能力,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使他们具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3:赋予学生全面完善的道德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的精髓在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
总之大学教育的意义就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的,能肩负历史使命人民重托和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大学生应该怎么样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理性爱国,具体表现为: .
1:合理合法地表达我们大学生的爱国感情。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特殊群体,炽热的爱国热情特别可爱。党和人民希望大学生实现可持续爱国,实现合理合法地爱国,实现全过程爱国。既有爱国的远大的目标,并把这种爱国的热情转化到维护稳定、搞好学习上来,还要在爱国的过程中,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爱国的心愿和热情。有爱国热情而不情绪失控,有爱国之心而合理合法表达,体现新时期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高的新一代爱国大学生的风采风貌。 2: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这包括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这要求深入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的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国家完全同意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愿,在对待台湾问题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身体力行的推动两岸交流,改善两岸人民的关系,正确对待两岸间的分歧和摩擦,推动祖国的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相一致。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
人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境界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共产主义的最高道德境界是大公无私。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道德传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概括起来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境界包含以下几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 <<诗经>>的“夙夜为公”“国而忘加,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境界。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善友爱的人际关系,延续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 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谦敬即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是区分人的立身之本。 4: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诚是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为人思诚,信以行义。
5:重视道德践履,提升自身修养,在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上要反对 文化复古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的思想潮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思想道德精髓还要大力的勇敢的吸收外来道德思想的精华部分。
6:社会主义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的道德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什么是人生价值?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具有机智就是该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人生价值恰恰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它是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认清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劳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历史进步,即体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上。还要掌握 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完善自身和贡献社会,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方法。
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省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实现人生价值还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个人自身的条件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理心理素养等方面的要素,具有特异性。因此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而客观的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立足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艰苦不息的精神。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的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