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1:37: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第1课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

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

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

2 / 2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工具名称 情 可以做哪些事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3 / 2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4 / 2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本课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5 / 2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p3z80nhvu8wrp7230mk0mq5e7eb5x017w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