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特有的伟力为人类大量谋取福利。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技革命更是以神奇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
然而,凡事必有对。当代科技革命正如一把双刃剑,它并非只是意味着幸福、享乐与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忧愁、痛苦和危机。近一二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生着一些消极后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全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的负面后果同时又在提醒人们,究竟如何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又该如何对待它?
面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欢呼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认为科技万能,科技发展可以使人类社会进步,也可以克服由于科技进步而造成的任何问题,被称为“乐观派”。而有人则认为科技是罪魁祸首,是“万恶之源”,科技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问题是人类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认为应停止与限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处境发出哀鸣,这就是“悲观派”。
问题如下:
1、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哪些?(主要是科技的正面效应,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变革层面进行分析) 2、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表现? 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第八周
根据一些有识之士的诊断,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的困境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紧张或者分裂。根据他们的理由,在教育体制上,专业教育的分科化已使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相隔绝;在学科性质上,科学的日益强势和科学自诩的与价值无涉使得受教育者越来越缺少人文关怀,如此等等。然而,“科学”和“人文”究竟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的目标是什么?又在何种意义上说它们之间存在紧张?都没有特别一致的意见。请谈谈你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试就它们之间的关系阐明你的主张,以及支持特定主张的理由。
参考书目:
肖峰著:《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九周
钱学森在面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局面时,提出了一个平易的问题,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们称之为“钱学森之问”,它却深深地触动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艰难境地,当然他自己的回答似乎也是简单的,即“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但是,如何理解其更深的意义呢?更切实地找到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道路呢?这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个“钱学森之问”也不禁使人想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文明史》中所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人们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现在,请大家谈谈自己对“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问题关键词:
必读文献
[科学技术社会篇] “新手抉择专家意见的依据是什么? (12954) [绪论]
《自然辩证法》导言 (23696)
丛杭青 著 恩格斯 著 贝尔纳 著 巴伯 著 金吾伦 著 何士刚 著
任文伟 著 何大一 著 著
2005-11-30 2005-9-15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科学技术社会篇] 科学的社会功能(第16章) (10425) [科学技术社会篇] 科学与社会秩序 (5532)
[科学技术社会篇] 创新研究应成为科技哲学研究的新阶段 (9647) [科学技术社会篇] 良禽择木而栖 (6468)
[科学技术社会篇] 中国环境政策的变迁 (5834) [科学技术社会篇]
中国做好应对重大微细菌威胁的准备了吗 (5586)
[科学技术社会篇] 中国能否融入分子医学主流 (5348) [科学技术社会篇] 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 (6705)
饶毅,鲁白,邹承鲁 著 2005-6-28 Committee
on
[科学技术社会篇] On Being a Scientist(第二部分) (6499) science,engineering,and 2005-6-28 public policy, 著 Committee
on
[科学技术社会篇] On Being a Scientist(第一部分) (6304) science,engineering,and 2005-6-28 public policy, 著
[科学技术社会篇] [技术篇] [技术篇] [技术篇] [技术篇] [技术篇] [技术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科学篇] [自然篇] [自然篇]
《自然 科技 社会与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篇) (3992)
许为民等 著 陈昌曙 著 陈昌曙 著 宋 健 著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28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17 2005-6-8 2005-6-8
《技术哲学引论》(第2章) (10408) 《技术哲学引论》(第1章) (7493) 工程技术百年颂 (7129)
《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12643) 朱光亚 著 张华夏 张志林 著
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6054)
《自然 科技 社会与辩证法》(技术篇) (5844) 《自然 科技 社会与辩证法》(科学篇) (6883) 《科学与反科学》第六章-反科学现象 (6689)
许为民等 著 许为民等 著 杰拉耳德·霍耳顿 著 杰拉耳德·霍耳顿 著 陈竺 著 蒲慕明 著
吴善超,孟辉,张存浩 著
斯蒂芬·F·梅森 著
《科学与反科学》第三章-量子论、相对论和修辞学 (5305)
《青年科学管理者的历史使命》 (7185) 《大科学和小科学》 (6231) 《科学不端行为》 (6046) 《自然科学史》 (4076)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探讨 (6072) 《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言 (3922) 《科学哲学》(第4章) (4801)
刘高岑 著 T.S.库恩 著 刘大椿 著 许为民等 著 武杰 李宏芳 著
《自然 科技 社会与辩证法》(自然篇) (10271) 非线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吗? (7397)
[自然篇] [自然篇]
人工自然界中人的内在价值的作用 (6773) 苑金龙 著 张华夏 叶侨健 著
2005-6-8 2005-6-8
《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第一章——自然哲学导论之第4节 (6698)
[自然篇]
《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第一章——自然哲学导论之第3节 (7874)
张华夏 叶侨健 著 2005-6-8
[自然篇] [自然篇] [自然篇]
《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第一章——自然哲学导论之第1、2节 (8838)
张华夏 叶侨健 著 张华夏 叶侨健 著 张华夏 叶侨健 著 黄鼎成 王毅 康晓光 著 恩格斯 著
2005-6-8 2005-6-8 2005-6-8
《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序 (5306)
《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出版信息、目录 (4614)
[自然篇] [绪论] [绪论]
《人与自然关系导论》(绪论) (7651) 《自然辩证法》 (9590)
2005-6-8 2005-6-8 2005-5-31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2005-5-16
《自然 科技 社会与辩证法》(绪论) (7271) 许为民等 著
孙小礼 著 江昀 著 陈蓉霞 著 周光召 著 周光召 著 孟建伟 著
孙小礼 著 龚育之 孙小礼 著 江泽民 著
[科学技术社会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 (5469) [技术篇] [科学篇] [科学篇] [自然篇] [绪论] [绪论] [绪论] [绪论]
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及其控制 (7750) 来自分子生物学的启示 (4299)
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4708)
复杂适应系统与社会发展 (7218)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 (7113)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 (7030)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8584) 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 (90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