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分析化学练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52: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84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0.1mol·L-1HAc(pK?a=4.7)时的pH突跃范围为7.7~

-19.7,由此可以推断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pK?a=3.7的0.1mol·L某一元酸的pH突

跃范围是

A. 6.7~8.7 B. 6.7~9.7 C. 6.7~10.7 D. 7.7~9.7 2-85下列酸碱滴定中,哪种方法由于滴定突跃不明显而不能用直接滴定法进行容量分析。

-10

K?K?K?已知:=1.8×10-5;(H3PO4)=7.5×10-3; a1a(HAc)a (HCN)=4.9×10;-11

×10-3;K?(HCO)=5.6×1023a2

Ka1(H2C2O4)=7.5

?A.用HCl溶液滴定NaAc溶液 B.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溶液 C.用NaOH溶液滴定H3PO4溶液 D. 用HCl溶液滴定NaCN溶液 2-88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 Ka=KHIn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理论终点完全相符

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E.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52-89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1.0×10,则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

A. 4~5 B. 5~6 C. 4~6 D. 5~7

2-90某二元弱酸可用NaOH标准溶液分步滴定,其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分别为9.50和4.15,适用于指示第一滴定终点的指示剂是

A.苯胺黄(pH变色范围为1.3~3.2) B.甲基橙(pH变色范围为3.1~4.4) C.中性红(pH变色范围为6.6~8.0) D.酚酞(pH变色范围为8.0~10.0) 2-91酸碱滴定突跃范围为7.0~9.0,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A.甲基红(4.4~6.4) B.酚酞(8.0~10.0) C.溴白里酚蓝(6.0~7.6) D.甲酚红(7.2~8.8) E.中性红(6.8~8.0)

2-92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反应物恰好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而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理论终点 B.化学计量点 C.滴定 D.滴定终点

A.电极电势值的大小可以衡量物质得失电子容易的程度 B.某电极的电极电势就是该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C.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到正极,再由正极经溶液到负极,从而构成了回路 D.在一个实际供电的原电池中,总是由电极电势高的电对作正极,电极电势低的电对作负极

2-17在Cu-Zn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发生

A.电动势升高 B.电动势降低 C.电动势不变 D.上述情形均可能发生 2-18测得由反应2S2O32-+I2 →S4O62-+2I-构成的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为0.445V。已知电对I2/I-θ2-2-θ的E为0.535V,则电对S4O6/S2O3的E为

A.-0.090V B.0.980V C.0.090V D.-0.980V 2-19原电池(-)Fe∣Fe2+‖Cu2+∣Cu(+)的电动势将随下列哪种变化而增加

A.增大Fe2+离子浓度, 减小Cu2+离子浓度 B. 减少Fe2+离子浓度, 增大Cu2+离子浓度

C.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增加 D.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减少 2-20 已知原电池Sn∣Sn2+(c1)‖Pb2+(c2)∣Pb的电动势E=0V,为使Sn电极为原电池负极,Pb电极为正极, 应

A. 减小c1,增大 c2 B. c1和c2同倍减小 C. c1和c2同倍增大 D.减小c2,增大 c1

2-21关于盐桥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子通过盐桥流动 B.盐桥的电解质中和两个半电池中过剩的电荷

C.可以维持氧化还原反应进行 D盐桥中的电解质不参与反应 2-22关于标准电极电势,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标准电极电势都是利用原电池装置测得的

B.同一元素有多种氧化态时,不同氧化态组成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不同

C.电对中有气态物质时,标准电极电势是指气体处在273K和101.325KPa下的电极电势 D.氧化还原电极的氧化型和还原型浓度相等时的电势也是标准电极电势 2-23有关标准氢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氢电极是指将吸附纯氢气(分压101.325KPa)达饱和的镀铂黑的铂片浸在H+离子活

-1

度为1 mol·L的酸溶液中组成的电极

B.温度指定为289K

C.任何一个电极的电势绝对值均无法测得,电极电势是指定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而得到的相对电势

D.使用标准氢电极可以测定所有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

1.是非判断题

1-1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越多,配合物的磁矩越大。

1-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1-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1-4配位化合物K3[Fe(CN)5CO]的名称是五氰根·一氧化碳和铁(Ⅱ)酸钾。 1-5一般说来,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1-6配合物中由于存在配位键,所以配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1-7同一种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要比与无机配合体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1-8配合物的配位体都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以抵消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1-9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强。 1-10在螯合物中没有离子键。

1-11配位物中心离子所提供杂化的轨道,其主量子数必须相同。 1-12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类型。 1-13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1-14配离子的配位键越稳定,其稳定常数越大。

2+1-15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3)4],使铜溶解。

1-16在配离子[Cu(NH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1.是非判断题

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1-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

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 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2-16准确移取饱和Ca(OH)2溶液50.0mL,用0.05000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耗去20.00mL,计算得Ca(OH)2的溶度积为

A. 1.6×10-5 B. 1.0×10-6 C. 2.0×10-6 D. 4.0×10-6

2-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C.溶度积大者,其溶解度就大

D.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2-18已知AgCl,Ag2CrO4,AgC2O4和AgBr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1.56×10-10,1.1×10-12,3.4×10-11和5.0×10-13。在下列难溶银盐的饱和溶液中,Ag+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 AgCl B. Ag2CrO4 C. Ag2C2O4 D. AgBr 2-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离子的溶液中,能形成溶度积小的沉淀者一定先沉淀 B.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其完全变成了沉淀 C.凡溶度积大的沉淀一定能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

D.当溶液中有关物质的离子积小于其溶度积时,该物质就会溶解

2-20在含有同浓度的Cl-和CrO4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会发生的现象是 A. AgCl先沉淀 B. Ag2CrO4先沉淀 C.AgCl和Ag2CrO4同时沉淀 D.以上都错 2-21设AgCl在水中、在0.01 mol·L-1CaCl2中、在0.01 mol·L-1NaCl中以及在0.05 mol·L-1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S3,这些数据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是 A. S0>S1>S2>S3 B. S0>S2>S1>S3 C. S0>S1=S2>S3 D. S0>S2>S3>S1 2-22 NaCl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但将浓盐酸加到它的饱和溶液中时,也会析出沉淀,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应是

A.由于Cl-离子浓度增加,使溶液中c(Na+)·c(Cl-)>K?sp(NaCl),故NaCl沉淀出来 B.盐酸是强酸,故能使NaCl沉淀析出

C.由于c(Cl-)增加,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析出NaCl方向移动,故有NaCl沉淀析出 D.酸的存在降低了盐的溶度积常数

2-23已知Ca(OH)2的溶度积为1.36×10-6。当1.0 mol·L-1CaCl2和0.20 mol·L-1NH3·H2O各10mL混合时,溶液中的c(OH-)为 mol·L-1,离子积为 ,是否有Ca(OH)2沉淀产

?(NH)= 1.7×10-5 生?Kb3

A.1.9×10-3,3.6×10-6,有沉淀 B. 1.9×10-3,3.6×10-6,无沉淀 C.1.3×10-3,6.7×10-4,有沉淀 D. 1.3×10-3,9.0×10-7,无沉淀

-21-12??2-24已知NiS的K?SP=3.0×10,H2S的Ka1=9.1×10-8,Ka2=1.1×10,H2S饱和溶液浓度

为0.10 mol·L-1。将H2S气体不断通人0.10 mol·L-1的NiCl2与2.0 mol·L-1HCl的混合溶液中,此时溶液中的S2-离子浓度(mol·L-1)为多少?是否有NiS沉淀? A. 1.1×10-12,有沉淀 B. 1.1×10-12,无沉淀 C. 2.5×10-21,有沉淀 D. 2.5×10-21,无沉淀

2-25已知AgOH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52×10-8和1.2×10-12,若某溶液中含有0.010 mol·L-1的CrO42-,逐滴加入AgNO3可生成Ag2CrO4沉淀。但若溶液的pH较大,就可能先生成AgOH沉淀,不生成AgOH沉淀的pH为

A. <7 B. < 9.7 C. <11.14 D. >12.6 2-26已知PbCl2、PbI2和PbS的溶度积常数各为1.6×10-5、8.3×10-9和7.0×10-29。欲依次看到白色的PbCl2、黄色的PbI2和黑色的PbS沉淀,往Pb2+溶液中滴加试剂的次序是 A. Na2S,NaI,NaCl B. NaCl,NaI,Na2S C. NaCl,Na2S,NaI D. NaI,NaCl,Na2S

2-27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 mol·L-1的Fe3+,Cr3+,Zn2+,Mg2+等离子。已知K?sp[Fe(OH)3]

-31

=1.1×10-36,K?sp[Cr(OH)3]=7.0×10,

K?sp-11

[Zn(OH)2]=1.0×10-17,K?。sp[Mg(OH)2]=1.8×10

当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哪种离子所需的pH值最小?

A. Fe3+ B. Cr3+ C. Zn2+ D. Mg2+

2-28已知Mg(OH)2的溶度积常数为5.1×10-12,氨的解离平衡常数为1.8×10-5。将50mL0.20 mol·L-1MgCl2溶液与等体积1.8 mol·L-1氨水混合,如欲防止Mg(OH)2沉淀生成,则在混合后的溶液中应加入固体NH4Cl多少克? A. 12.1g B. 9.54g

搜索更多关于: 分析化学练习题 的文档
分析化学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pbkk4c1m599g5n14c0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