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装置可减轻环境污染
D.图中反应后的物质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9.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 、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极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10.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1.鉴别物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待鉴别的物质 氮气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 水和双氧水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所选试剂或方法 燃烧的木条 观察颜色 二氧化锰 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1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宏观事实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微观解释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分子数目减少了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A.A B.B C.C D.D 13.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图B的现象是: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
1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2)在t2℃时,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选填“增加”、“减少”、“不变”)。
17.用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1)氦气:_____;
(2)碱溶液中都有的阴离子_____; (3)白酒中的溶质_____; (4)6Cl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