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解答技巧方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28: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泊秦淮》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封建统治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练习:①、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②、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 8.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作者】

1170-1220,字紫灵秀,永嘉人。宋宗室。绍熙元年(1190)进士,任上元主簿,江东从事,高安推官。晚寓钱塘,卒。所著《清苑斋诗集》一卷,今存。 【注释】

①灯花:没灯的灯芯

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 【品评】

我国初夏季节的江淮流域,每每有一段较长的阴雨天气,时值梅子初熟,因称梅雨天。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梅雨又称霉雨,因为这雨沾在衣服上,易生黑霉。这首诗写一个梅雨之夜,约客对棋,而客人却失约时的期待心情。

由于久候无聊,便不自觉地拿起了棋子敲着棋盘,这时,灯芯燃得过久,也恰巧落下。这是动作。而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又互相应和。这是音响。在这动作与音响之中,主人寂寞的心情便准确地透露了出来。

黄梅成熟的时节,不仅雨量偏多,而且又阴晴不定。古代诗人很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就各随自已的生活实际写了出来,对景抒情,如曾纡《三衢道中》云:“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戴复古《夏日》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而此诗则写“黄梅时节家家雨”,写晴,写雨,写半阴半晴,都有其独特的意趣。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解答技巧方法 10.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

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

关于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解答技巧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pjqz65s595uqa87qzsz8c83h0epna0167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