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沙威的反面形象
《悲惨世界》中的沙威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个反面形象,但在我眼中并非如此。他也是这个悲惨世界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作品,雨果刻画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绘制了一幅规模庞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图画。他通过冉阿让,芳汀,柯赛特,沙威等人物将这个悲惨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善良纯朴的劳动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压迫、受歧视、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运,愤怒地谴责和控诉了造成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然而在这部剧中让我留下了最深印象的不是冉阿让的善良,芳汀的悲惨命运,柯赛特的天真无邪,而是剧中我所认为沙威的这个最悲惨的形象。
在某些人看来,沙威在悲惨世界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形象,多次将雨果所塑造的善良形象冉阿让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沙威悲情的心甘情愿的倒在了塞纳河冰冷的河水中,这或许是那些看扁沙威的人所认为的最好的结局吧。
可是,再仔细的揣摩这部作品,你是否会为沙威的悲惨结局而感到震撼呢?沙威有着自己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他有着坚守职责的原则,然而他被被冉·阿让的善良所感动,自己坚持一生的信念受到了自己的怀疑,在最后他失去了自己信仰,直到死也不敢相信仁爱是最伟大的。你是否觉得沙威的形象并不是悲惨世界的大反派,他才应是这个悲惨世界中最悲惨的人
故事一开始,沙威一直就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坚持不懈的追寻着自己所认为的正义,对于他咬住不放改过自新的冉阿让,沙威就是冉阿让的死对头。冉阿让是故事颂扬的主人公,而沙威则是主人公的死敌。没有人会同情沙威,沙威只是这个悲惨世界中制造悲惨的一个可怕形象。
然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社会,沙威这样做何错之有,无论疑犯有多么的无辜,警察就是要严格地执行上方的命令,将疑犯缉拿归案的。他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罪犯的脸,他有耐心地而且持久追踪即使是多年前的一辈人罪犯,他从不动用私人感情,他雷厉风行,追捕罪犯时计谋百出,他牢牢地遵守着警察的天职。在《警察故事2013》中,有这样的一幕,刑警钟文与挟持自己女儿苗苗的罪犯武江的一阵对峙之后,武江被钟文所感动,放弃了对苗苗的迫害,在他转身想要自杀的时候,钟文拦在了他面前,对他说:“我必须要抓你!”在电影镜头中钟文为了将武江捉拿归案,两人甚至差点双双倒在列车的铁轨之下。钟文如此的正义之举,在如今的法治社会引来众人的阵阵掌声,为何在沙威的身上确实众人不解的白眼,相比之下,沙威的确值得肯定。
要说有错,只能说是错在那个社会吧,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注定会有这样顽固守法的沙威,善良却被人欺负的冉阿让,走投无虑的芳汀……沙威在那个时代也是身不由己,他只是时代的产物。他盲目的服从于法律,信任上级,并始终觉得罪犯是不会悔改的,即使是像冉阿让这样在一市之内已做出一番不小的成就的人。他所认为自己所应该做的,就是按照法律,按照上级的意思抓捕自己所应该抓捕的罪犯,即使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这也是沙威悲惨形象的一个体现。
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沙威在追捕冉阿让,从他追捕的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在一点点的感到迷惑,冉阿让到底是为何有这么多让自己不解的举动,自己到底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在冉阿让将他从共产党人的手中释放的时候,我相信的他的心里彻底动摇了,也许他觉得爱是在法律之上的东西,但他又不敢轻易认同这些想法,这些想法不是他遵循一生的信条,认同了这些想法,那就代表自己否定的自已的过去,甚至让他无法面对未来,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之下,他继续他的追捕。在塞纳河畔,再一次和冉阿让相遇,矛盾在他的心中再一次被扩大。
他这一次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这一次他放弃了冰冷的法律,放弃了冰冷的正义,他听从内心的想法。他放走了冉阿让,可是这个做法却让他背离了他一生所遵循的法律。他无法忍受,于是他选择了塞纳河的深处。沙威这个悲情形象离开了众人视线。
沙威在最后动摇了,但这也是他所最害怕的动摇。虽然不想动摇,但面对冉阿让以爱改变别人的事实却不得不让他动摇。他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者两条完全相背离的路。可他是十分痛苦的,他哪一条路都不能爽快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他内心的矛盾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以至于他最终只能选择死去来逃离这痛苦。沙威在我看来并没有死去的理由,他只是遵守着自己所遵从的教条,但最终他却无奈的选择跳进塞纳河的最深处,足以体现了沙威心中那强烈的挣扎,沙威的悲剧显而易见。
一个严谨的警官,在自己的生命力一刻不停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是一个复杂而又单纯的人,复杂在他要想尽各种办法来追捕他的犯人,手段用尽,单纯在他的一切和使命就是追查自己所负责犯人。他忠于自己的职业,悲剧的是他不知道仁爱,盲目的去追寻一个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而被关了多年的罪犯,并在法律的迫使下始终认为罪犯永远是罪犯,不可能悔改。他的行为是错的还是正义的,真的很难说。
沙威在“悲惨世界”中,是用来反衬冉阿让的。然而沙威并不是坏人,他只是在这个悲惨世界里有着不幸的身世,在他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从未体会过仁爱的力量,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沙威成了不愿饶恕被社会遗弃者的人。
沙威的反面形象并不成立,他同是那个悲惨世界里的悲剧人物,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所造成的悲剧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