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介绍琵琶弹奏手法的一句是
, 。 2、文中描写声音高低、轻重起伏错落的一句是
, 。 3、文中描写声音由流畅到凝滞的两句是
, 。 4、文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之后产生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一句是 , 。 5、文中描写演奏结束后,人们沉浸其中的句子是
, 。 6、琵琶女自叙身世,写其孤单寂寞的一句是
, 。 7、作者在文中表达对琵琶女身世经历深有感触的名句是 , 。 8、作者在文中写自己远离丝竹音乐的两句是
, 。 9、文中描写音乐极具感染力,深深打动白居易的一句是 , 。 10、文中写琵琶女正值青春年华纵情欢乐的一句是
, 。
二、《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本诗的主旨句是 , 。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5、诗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 。 6、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7、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8、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0、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1 / 4
三、《劝学》理解性默写(一)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 ; , ,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 。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1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1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3、荀子 (作品)中的“青, , 。”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2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2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2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2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2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2 / 4
四、《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 , , ,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五、《登高》理解性默写
1、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 ”。
2、 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____ ______,_____ ___ __”最为大气磅礴。
3、 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远,见秋风落叶、大江东去,吟出应景诗句“___ _______ _ ,_______ _ __”,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的凄凉。 4、杜甫《登高》“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六、《锦瑟》理解性默写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 。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3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