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5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世界上,大凡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独特的历史、地理尤其是文化的___甲___。当我一踏上永济这片古老的土地,便强烈地感受到,一曲旷世绝唱在这里诞生,乃天经地义之事。 ..... 九曲风涛的黄河,由内蒙草原掉头向南,劈开黄土高原,直泻华夏腹(fǔ)地,横冲直撞地将.....这胜地分为河西与河东,成为秦地与晋域的天然分界。黄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转的浆、溉泽着永济这片丰土吉壤。
位于河东的永济,南傍中条山。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中条山中那星罗棋布的名庵古刹(ch.....
à)分明在告诉我,往昔的中条山和山中那造物主的杰作五老峰,更加旖(qǐ)旎雄奇。晋代郦道.
元《水经注》中对五老峰___乙___有加:“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
永济城西,有蒲津渡遗址。就在这蒲津渡遗址旁,还深埋过连当今六岁稚童也知晓的名楼——.鹳雀楼。一代诗翁王之涣登临颧雀楼,口占的那首被推之为五言绝句之首的诗篇,仍令今人怀着“欲穷千里目”的憧(chōng)憬,去进行着心灵的登高。 .
中国的成语有着极其惊人的概括力。对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墨客骚人仅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个字便言尽了她们的曼美之态。唐代两位顶尖级的大诗人李白、白居易那“云想衣裳花想容”“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诗句,都是极言___①___美貌的,而她就出生在当今永济市的独头村。
美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然而,山水再美不是诗,诗是诗人多情的产物;胜景再佳也非画,画是画子情感的挥洒。因此,___②___。同样,美哉丽哉的爱情,也需要审美家去___丙___,去挖掘,去升华。这一切都离不开培殖美的文化土壤,发现美的文化目光。 .
河东一带,向为人文汇萃之地。古时的永济,也代代有英贤文圣,彪炳青史。至今,当地百姓.....仍自豪地唱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巷三阁老,□□□□□。站在古楼往前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
小小知州县,三斗六升菜籽官。——取材于李存葆《飘逝的绝唱》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腹(fǔ)地 汇萃 B. 古刹(chà) 旷世 ....C. 旖(qǐ)旎 稚童 D. 憧憬(chōng) 培殖 ....2.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烛照 褒扬 欣赏 B. 烛照 褒扬 鉴赏 C. 观照 褒奖 鉴赏 D. 观照 褒奖 欣赏 3. 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天经地义 B. 横冲直撞 C. 星罗棋布 D. 彪炳青史 4.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对门五宰相 B. 对门九尚书 C. 六部五尚书 D. 六部九宰相 5. 文中横线②处填入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只有“画如江山”之说,而绝无“江山如画”之理 B. 只有“画如江山”之理,而绝无“江山如画”之说 C. 只有“江山如画”之说,而绝无“画如江山”之理 D. 只有“江山如画”之理,而绝无“画如江山”之说
6. “四大美女”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学形象,本题与“四大美女”相关。完成①②题。 ①文中的“沉鱼落雁”这一成语中“沉鱼”“落雁”分别是指四大美女中的(3分) A. 杨玉环 貂蝉 B. 貂蝉 王昭君 C. 王昭君 西施 D. 西施 王昭君 ②文中横线①处应填入的美人是(2分)
A. 杨玉环 B. 王昭君 C. 西施 D. 貂蝉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他与柳宗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C. 登高是古时的习俗,古人在重阳节这天要身佩茱萸,登上高处饮菊花酒来祈福消灾。 D. 古人常借登高所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哲思,《登岳阳楼》《登鹳雀楼》属于这类作品。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至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尝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余适与君邂逅于檇李,又尝目见之。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口,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纠纷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
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取材于明·金寔《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注:①浃旬:十天。②檇(zuì)李:古地名。③内艰服除:指为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
8. 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君 当 为 知 已 者 用 则 将 忘 己 之 利 害 以 别 白 其 是 非 使 枉 者 直 抑 者 伸 无 告 者 依 依 有 所 赖 亦 如 深 泽 松 江 之 民 则 君 之 才 之 德 为 大 臣 之 所 荐 闻 为 天 子 之 所 举 用 可 无 负 矣 岂 不 毅 然 大 丈夫 哉!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尝坐擅发官廪赈民 坐:因犯??罪 .
③
②
①
B. 疾间,则刲羊豕 间:期间 .
C. 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 趋:奔赴、争着做 . D. 而职方实莅其事 莅:掌管 .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
用政教风化来教育百姓,就如同养育自己的孩子一般 B. 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
勤心尽力于解除百姓的痛苦,就像在深泽(做县令)时一样 C. 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
请求他忠直不阿的人在道路上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D. 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希望让军队建制有册可查,百姓的户籍归属井然有序 11.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王韦庵是作者的好朋友,曾担任深泽、松江两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后来被提拔为职方郎中。 B. 王韦庵任深泽县令时未经上级批准开仓赈灾,本应该治罪,因老百姓替他求情而免于处罚。 C. 文中叙述老百姓在长安西门帮助王韦庵建造居室之事,以具体事例表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D.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不仅赞美王君先前的政绩,也对即将担任职方郎中的他提出了忠告。 12. 古时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文中加点的“弥月”的意思是满一个月;“满一年”在古代用__________表示,而第二年则表示为__________。(4分)
13. 作者认为,对官员的称颂,一定要听普通百姓的,因为他们“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斯可信矣。”意思是他们“心里不知道保留对于别人的毁誉,说话没有什么忌讳,这样就真实可信了。”请结合文中相关事例或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与认识。(200字左右)(12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天时坠兮威灵怒,____________________。出不入兮往不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密在《陈情表》中先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____________________,凡在故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