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同位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小组合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师: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你分别给图画起名字。
生1:白鹭形象图。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生2:水田独钓图。这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这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生3:清晨望哨图。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
生4:黄昏低飞图。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图景。黄昏低飞的白鹭,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师:大家讲的很好,现在我们在这四幅图画的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5: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让我们领略到了白鹭与众不同的美感。
师:讲得真棒!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归纳成四幅图画,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10个生字: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 2.学生认读这10个生字,并适当练习组词。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以及笔画间的连带呼应。
鹤:左右结构,不能写得太宽,注意左下部分的写法,一共是四横。匣:半包围结构,注意笔画要匀称舒展,不能写得太宽。
4.指名交流笔顾和字形记忆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6.组织学生进行书写评价。(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再写几遍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等交流展示活动及时了解、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并且通过观看视频和朗读课文,了解到白鹭那独特的美。下节课我们将跟着作者更深入地去欣赏白鹭那如诗如画的韵味。
2.作业: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每个字写四遍;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能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让我们领略到了白鹭与众不同的美感。
4.教师引导谈话:作者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把白鹭那与众不同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他又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了旧知。问题的自然导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研读感悟
1.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教师谈话二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却是一首“精巧的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大体感知即可。)
(2)同位合作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思考:为什么说白鹭足一首“精巧的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3)指名分段朗读,展示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图,让学生集体交流、感悟。
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白鹭的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
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外形,展示了白鹭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让学生伴随音乐,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在读中体会白鹭形体像诗一样的精巧、优美。)
2.教师谈话过渡: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读一读课文第6-10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3.赏读第6~10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昧美”。 (1)教师范读课文第6-10自然段。
(2)指名交流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说说你的
感受。
(3)学生集体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教师指导归纳。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感受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第二幅图: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嘹望吗?这一疑问,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4. 教师谈话: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相应的段落和重点词句来体会一下,可以小组讨论。
第2自然段的概括、第3自然段的比较和第5自然段的具体描述,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重点抓住第6自然段中“站着钓鱼”“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抓住第7自然段中“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抓住第8自然段中“恩惠…‘清澄”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抓住第9自然段中“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5.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引导小结。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讴歌了那些“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赏析语句,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到白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实现知识和感情的迁移、升华。
三、拓展提升
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因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请和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清洁工人。多少次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