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06年度
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 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本着深化浅海、开拓深远海的原则,重点围绕提高近海资源利用水平和深海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开发近海边际油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具备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及西太平洋立体综合监测与监控的技术能力;研制50个海洋创新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等高值产品;建立10个海洋高技术平台,发展一批海洋前沿高技术;实现从浅海向深海的战略性转移。
根据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四个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一、指南说明
海洋监测技术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减灾防灾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本专题将重点探索海洋监测的前沿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海洋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本专题鼓励发展新的探测原理和研制新的传感器,探索海洋环境要素的现场快速分析
技术与实验室高精度检测技术,突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若干前沿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海岸带与海岛环境、近海海洋环境、深远海海洋过程、极区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提高海洋监测数据的应用水平。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海洋监测高性能传感器技术
本方向主要针对我国海洋监测传感器的薄弱环节,为发展先进的海洋环境探测新技术,重点发展一批新型高性能传感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高精度快速温度、盐度、压力传感器和温盐链;海流测量新技术;海洋湍流传感器、海气界面通量测量传感器;剖面探测专用声学高度计和高可靠性声学释放器;叶绿素、溶解氧、悬浮泥沙等传感器;其他海洋动力参数与环境污染要素快速监测传感器。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600万元。 2.海洋环境水质污染监测技术
本方向主要发展海洋污染参数的现场快速监测与分析技术,探索新的检测原理,提高海洋环境水质污染关键要素的监测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水质污染综合参数在线监测技术;海洋金属污染物现场和在线监测技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多环
芳烃、酞酸酯类和酚类等海洋有毒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富集、检测技术及其标准物质制备技术;海洋环境中病毒、致病菌等病原生物现场监测技术;海洋环境污染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评价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3.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本方向重点发展重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实现对主要生态参数的现场和在线式监测,大幅度提高海洋生态参数的监测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浮游生物及鱼卵种类与数量的现场监测技术;海洋环境营养要素和生源要素现场快速监测技术;赤潮生物现场测定、赤潮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风险评价模型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4.航空与卫星遥感海洋监测与应用技术
本方向主要利用航空遥感覆盖面大、快速、准确的特点,发展海洋专用的机载装备与技术,形成高精度监测能力;发展卫星遥感的先进算法,提高关键海洋参数的反演精度和模块化应用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机载高精度光学和微波遥感海洋探测技术;海洋参数的遥感机理和探测方法;卫星遥感高精度海洋信息提取与综合应用技术;海洋卫星遥感长期自动定标与数据校正新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600万元。 5.海洋环境声学探测技术
本方向主要发展海洋声学换能器技术、环境参数探测技术和声通信技术,提高海洋水声技术基础和应用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水声换能器及基阵技术;海洋环境参数声学
测量与水声参数探测新技术;海洋声成像技术;移动目标声探测新技术;海洋水声通信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6.深远海环境探测技术
本方向主要发展适应深远海探测需要的先进技术与应用平台,提高对深远海区的海洋监测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水下拖曳式平台技术;船用投弃式剖面探测技术;内波现场测量技术;海洋环境主被动示踪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7.极区海冰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本方向主要针对极区海洋和渤海海冰监测的需要,发展对海冰参数的监测技术、冰下和极区海洋监测技术,提高我国对海冰和极区海洋的监测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海冰厚度、范围和漂移监测技术;极区海冰气相互作用探测技术;冰面与冰下辐射传输监测技术;极区海洋剖面探测技术;极区物质交换和通量监测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8.海洋数据同化、信息提取与综合服务技术
本方向主要面向对海洋系统化、综合性监测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海洋数据加工、分析和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多元数据融合和同化应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基于网格的海洋环境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技术;模块化专用信息加工与分析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
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相控阵换能器、三维成像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研制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海试样机,实现海上试用。
主要技术指标:最大工作距离200m,最小距离2m,距离分辨率2cm,声摄像速率2-10次/秒,角度分辨率0.5度,最大工作水深500m,动平台航行速度6-10节。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2.海洋赤潮灾害诊断标准技术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发展常见赤潮藻类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光谱学诊断标准技术平台,建立起我国常见有毒有害赤潮物种库、DNA鉴别指纹库和标准光谱库,研制出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标准物质。
主要技术指标:(1)不少于35种我国常见赤潮生物物种,并建立形态学诊断标准;(2)以rDNA及ITS序列等为基础,建立rDNA基因全长序列库、赤潮藻种鉴别技术与标准指纹库,制备不少于10种我国最常见赤潮生物物种的定量和定性检测探针;(3)发展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高纯度批量制备技术,制备的贝毒标准物质纯度在98%以上,保存时间1年以上。(4)确定不少于30种我国常见的赤潮藻类的表观和固有光学参数、荧光光谱和液相色谱图库,并建立鉴定方法,反射光谱400-1040nm,吸收光谱200-800nm,光谱分辨率优于2nm,散射光谱400-1040nm。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50万元。 3.水下滑翔测量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