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x0001_ c砂
★砂为中砂或粗砂,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砂,以不大少于200m3为一批,抽样不少于1次。砂到场后,应由机组材料员和质检员检查砂的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合格后,报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取样,并送经监理部批准的试验室进行检验。由机组技术员将合格的检验报告报监理分部,审批后,方可用于工程。如检验不合格,则严禁使用,并及时作退货处理。砂子应符合《普通砼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的规定,其中粘土、淤泥、云母、轻物质、硫化物、硫酸盐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出规范要求;
★砂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需垫铁皮与地面隔离,确保砂的质量。 d钢筋
符合GB1499-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标准的要求。钢筋使用前应进行调直,除锈和去污,外观出现损伤裂纹的部分不得使用。
(2)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放出水工保护位置,钉桩并撒白灰线。
(3)按照灰线位置,开挖基槽至承载力较强部位。基槽自检合格后,由机组技术员上报监理分部和项目部验槽,由设计、监理、质量监督和项目部共同验槽,合格后三方签字。如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由设计出具体处理方案,机组按批准的处理方案实施。
(4)基底应置于中密的砂土、基岩、碎石类土、粘土层上,严禁放在未处理的回填土上和新冲淤层上,基层应找平并夯实。
(5)墙体采用强度不小于MU30的硬质块石、毛石、片石,严禁使用风化岩。外露部分采用M10砂浆勾缝,不得形成通缝。砂浆试压为每250m3砌体作三组检验。试块制作和送检必须见证取样,由机组专职质检员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并将检验报告报监理分部。
(6)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交接和洞口处,用较大的石材砌筑;第一皮石材必须座浆且大面朝下。其表面清洁、润湿后座浆砌筑。
(7)砌体分层砌筑,每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找平一次。各砌层砌筑时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层与里层砌块相互搭接、
15
_x0001_
交错连成整体,砌体砂浆饱满度大于95%,不能有瞎缝、空洞现象,禁止采用先堆石再灌缝的做法。层间砌石上下错缝,每2m设拉结石(每0.7m2墙面不少于一块)、丁结石且交错设置。二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70mm。
(8)应沿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沥青麻筋或沥青板条填塞,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2m。
(9)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须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10)石砌体的灰缝厚度要求:砌体间灰缝厚度20~30mm,外露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
(11)砌筑上层石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严禁在已砌筑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
(12)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轴线位置质量标准:基础偏差不大于20mm;墙不大于15mm。墙面垂直度偏差:每层不大于20mm,全高不大于30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0mm。石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允 许 偏 差 项 目 砌体基础 轴线位移 标高 砌体厚度 20 ±25 +30 砌体墙 15 ±15 录 +20-10 用尺检查 用两直尺垂直于灰缝表面平整度 检 验 方 法 用经纬仪、水平仪复查或检查施工测量记20 拉2m线和尺检查
16
_x0001_
(13)施工缝施工时,先将加工好的缝板固定在施工缝处,以保证缝宽及两侧砌面的平整,伸缩缝应竖直并贯通整个断面。砌体高度不得高于地表面,护坡、截水墙、挡土墙等背后的地表面要朝向砌体外侧找坡。
(14)砌石砌体勾缝做到保持砌合的自然缝,外露表面采用凸缝,缝宽30mm、厚度5~7mm。勾缝与砌体粘结牢固,密实光洁,横、竖缝交接平整,清晰美观。
(15)管线穿墙基时,用8mm厚橡胶板包裹管线,在墙基二边各延出50mm,包裹时搭接20mm。硅管采用Ф75PVC套管,套管二端伸出墙基两侧各1m,如硅管已下沟,需沿聚乙烯管一侧倍开扣在硅管上。套管砌筑过程中要保护好管线的防腐层和硅管光缆不受损伤。
(16)护坡、截水墙、堡坎、挡土墙等水保按图纸要求施工完成并自检合格后,回填前需因水保作业露出的管道防腐层用电火花检漏,检漏电压15kv,合格后方可回填,回填时按原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并将损坏的警示带补齐。
(17)管沟回填完后,需对作业场地进行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并及时恢复地貌。 (18)浆砌体压顶应采用1∶3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找平并压实,厚度为30mm,
施工压顶前应把顶面的泥土、灰尘清理干净,并提前用水湿润,并刷水泥素浆(最好内加5%的107胶),压顶完成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生。压顶要光洁美观,不得出现空鼓、开裂、脱落等情况。 5.2.3浆砌石护坡
(1)边坡坡比不陡于1:1,砂浆饱满度同5.2.2第4条。
(2)当护岸坡长L≤2m,不设泄水孔;当4m≥L>2m时,设置一排泄水孔;当6m≥L>4m时,设置二排;当8m≥L>6m时,设置三排;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水位线0.3m。泄水孔采用Ф110PVC管,间距2m,并按品字形布置,反滤层用碎石或卵石(0.3×0.3×0.5m)。
(3)沉降缝间距10-15m设一道,缝宽2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沿内外顶三
17
_x0001_
方堵塞深度不小于150mm。
(4)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分层回填夯实,做成5%的外向流水坡。岸坡后如为虚土回填,必须分层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5。
(5)护岸不得改变原岸坡的形式,用于护岸时,两端须圆滑过度嵌入原岸各1m;用于非浸入护坡两端各嵌入0.5m。 5.2.4仰斜式浆砌石挡土墙
(1)墙身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 外露部分采用M10砂浆勾缝,不得形成通缝。墙顶用M10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厚度30mm。毛石强度不小于MU30。 (2)墙身强度达到75%时,应立即填土并分层夯实,墙身不得受冲击影响,回填前应用电火花检漏检测防腐层有无损伤,合格后方可回填。
(3)沉降缝间距10-20m设一道,缝宽2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沿内外顶三方堵塞深度不小于150mm。
(4)在土质及软土岩质地基中,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在风化层不厚的岩石地基上,基底应置于岩石表面风化层以下0.25m。位于斜坡坡地的挡土墙,当地质为软质岩或土质时,其墙址深度应大于1m,当地层为硬质岩时,其墙址埋入深度应不小于0.6m。
(5)挡土墙墙体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分层回填夯实,做成5%的外向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
(6)砌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布置泄水孔及过滤层。当墙体高度h≤1.5m时,不设泄水孔;当大于2.5m≥h>1.5m,设一排泄水孔;当大于5m≥h>2.5m,设置二排泄水孔。
(7)仰斜式浆砌石挡土墙应与原地貌土壁圆滑过渡,两边嵌入原土壁各0.5-1.0m。
5.2.5浆砌石截水墙
(1)墙身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不得形成通缝。墙顶用M10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厚度30mm。毛石强度不小于MU30。
(2)截水墙应嵌入管沟两侧壁内0.2-0.5m;管道四周用袋装砂填实,厚度不小于200mm。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