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体
一、
干舷核定及载重线标志
1、载重线案例分析 P3-3
某船干舷计算书给出的夏季干舷为1800mm,在勘划载重线时发现,甲板线所在位置的船壳处设有防撞护舷材,因此需要将甲板线下移500mm,则按照上述方法勘划后,则以下哪一个是载重线证书中应填写的夏季干舷值?
A 1800mm B 2300mm C 1300mm D 500mm 答案 C 1300mm
2、执行法规技术要求的案例分析 干舷核定 P3-5 2.2
某近海航区成品油船即将完工,验船师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3篇第2章干舷核定条件对该船进行干舷核定时发现:许多核定条件与“位置1”和“位置2”有关,你认为下列哪些概念正确。(该船总长95m,型宽15.2m,型深7.2m,首楼长约11.5m) A 该船首楼甲板是“位置2” B 该船主甲板为“位置1”
C 该船由艉楼甲板通往首楼的步桥上的避浪亭应为“位置2” D 艉楼甲板为“位置2”
答案 B、C、D“国内海船法规(04)第3篇第2章2.2”
3、载重线标志 P3-3 4.3
载重线标志外径为300mm,宽为25mm的圆圈与长为450mm,宽为25mm的水平线相交组成,圆圈的中心位于船中处。验船师在实船测量载重线标志位置的正确性。下述哪种勘验方法是不正确的? A圆圈水平线的上边缘是通过圆圈的中心。
B核定的夏季干舷是从甲板线上边缘垂直向下量至圆圈水平线下边缘的距离。 C核定的夏季干舷是从甲板线上边缘垂直向下量至圆圈水平线上边缘的距离。
答案 B核定的夏季干舷是从甲板线上边缘垂直向下量至圆圈水平线下边缘的距离。
4、位置1开口
某干货船的首楼在“位置1”的范围内,首楼在干舷甲板上有3个风雨密门,分别是油漆间、物料间和进入底舱应急消防泵舱的门,门槛高度要求不小于600mm有几个: A 1 B 2 C 3 D 0 答案 A 1
5、小船载重线
某验船师在对一艘船长为18m沿海小型渡船进行年度检验时,船东提出由于以前经常有客人过渡时携带一些水产品或其他日用杂货,导致吃水超过原核定的载重线。因此要求船舶设计吃水由原来的1.60m,增加到1.70m,相应的干舷由原来核定的406mm,减小到306mm。验船师在审核了该船设计吃水改为1.70m后重新计算的稳性、不沉性和船体结构强度计算书,确认仍然满足要求。决定同意船东增加船舶吃水,你认为验船师的决定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小船规范规定小船的最小干舷限值为0.35m
6、核定干舷条件 P3-5
验船师在对某船进行吨位丈量时,发现总吨位超出设计图纸计算值。船东提出减小总吨位的船舶改
1
装方案,把露天干舷甲板上舱口围板高度由700mm降低到500mm。 请分析上述减吨方案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答案 上述改装不满足法规要求。法规规定处于位置1的舱口围板的最小高度是600mm。露天干舷甲板是位置1,因此其上的舱口围板高度应大于等于600mm。
7、核定干舷条件 P3-6 2.4.8 2.4.9
某验船师对一艘1000吨级一般干货船进行年度检验时发现,该船舱口长20m,舱口盖是木质加盖帆布形式,舱盖木板横跨货舱口,每块木质舱盖板长4.0m,厚50mm,用一层防水帆布作为舱口盖布,并用尼龙绳系固。
请问验船师提出的下面哪些意见是正确的?
答案 木质盖板厚度至少为60mm,且其跨距不能大于1.5m。 至少应备两层良好的舱口防水盖布。 舱口盖应先用钢压条固定再用绳索系固。 舱口盖应至少用两套装置固定。
8、载重线标志 P3-3
某船舶在安检时发现,船舶证书中记载,该船计算型深4.388米,满载吃水3.8米,夏季干舷(从甲板线量起的干舷)为588mm,甲板线标志在离主甲板上缘330mm处,实船甲板线标志位置与证书相符。故安检员认为证书有误,请问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如何处理? A判断不准确,证书是正确的
B判断准确,在离甲板0mm处画甲板线,同时将证书中甲板线上缘至主甲板上缘改为0mm
C判断准确,在离甲板0mm处作永久性的甲板线标志,同时将证书中甲板线上缘至主甲板上缘改为0mm
D判断准确,在证书中将夏季干舷(从甲板线量起的干舷)调整为258mm。 答案 C D
9、核定干舷 P3-6
某货船在一次航行途中,因受到在大风袭击而致使舱口略有变形,钢质舱口盖无法做到完全风雨密。为保持船舶的适航性,你认为可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变形较小,无须采取任何措施 B将舱口完全修复
C在舱口盖上加盖单层帆布(按法规要求配有固定盖布的装置)
D在舱口盖上加盖双层或多层帆布(按法规要求配有固定盖布的装置) 答案 B D
10、核定干舷 P3-7
一艘船长为85m的货船在海事安全检查时被提出了下列缺陷:
“第一货舱通风筒位于距首垂线1/4船长之前的起货平台上,第二货舱通风筒位于距首垂线1/4船长之后的起货平台上,均只设置了挡火闸而未设风雨密关闭装置,入水口为挡火闸开口下缘,高出平台甲板760mm,不满足法规的要求。”请问此缺陷是否合理,应如何纠正?
答案:1、合理。2、纠正措施(1)将No.1货舱的通风筒加高至平台甲板以上900mm,在底部加设支
撑,并设置风雨密关闭装置。(2)在No.2货舱通风筒加设风雨密关闭装置。
11、干舷核定 通风筒 P3-7
某千吨货船货舱通风筒设置在船中主甲板的两个货舱之间,通风筒高出主甲板1米设有挡雨帽但无
2
封闭装置。请你谈谈该船通风筒这样设置是否满足法规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应当如何改进。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所述的通风筒是在“位置1”。所以如果通风筒没有封闭装置,则围板高度
应高出甲板4.5米。所以不满足法规有关条文的规定。
改进措施有两种:1、高度不变加装风雨密装置;2、如不设风雨密装置,通风筒的围板高度
必须加高至主甲板以上4.5米。
12、载重线 P3-1
船舶干舷按下列方法最终确定: A 《法规》(2004)及修改通报中《载重线》篇章计算的干舷 B 按结构吃水确定的干舷 C 按稳性吃水确定的干舷
D 按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取最大值 答案 D
13、上层建筑对干舷的修正正问题 P3-5
验船师张某于2006-05-19对“共江”轮进行年度检验。该轮为2005-05-05建造完工、总吨位520、船长55米、单甲板尾机型、沿海航区的一般干货船。张某在检验中发现实际情况如下:干舷甲板尾部设上层建筑,驾驶室设在上层建筑甲板前方,机舱棚得到上层建筑防护;上层建筑左右舷各设1个出入口,门槛高度距甲板为380mm,装设自制木门;机舱仅在上层建筑左右内通道各设1个出入口,门槛高度距甲板380mm,装设A-30防火门;驾驶室仅能通过设在上层建筑露天甲板尾部的钢梯至干舷甲板。张某认为该船以上情况明显不能满足载重线规范要求,以下正确的措施是。
答案 要求上层建筑2个出入口门槛高度距甲板加高至600mm,同时其上的门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水密门。查阅该船的干舷计算书,如计算书内将上层建筑作为封闭的上层建筑计入对干舷的修正,应认定该船上层建筑作为非封闭的上层建筑不能计入对干舷的修正,重新校核该船的干舷与强度、完整稳性所决定的干舷比较取最大者。
14、干舷核定 位置1 P3-5
某一船长大于20米的尾机型沿海干货船,其机舱由斜梯通往露天干舷甲板。那么该船的机舱在露天干舷甲板的开口门槛高为----------------------mm。 答案 600
15、核定干舷 P3-5 2.4.1
某货船在露天的干舷甲板上首楼后端壁有一扇风雨密门,通过该门进入首楼后可通向干舷甲板以下的处所。那么该风雨密门的门槛高度在甲板上至少应为多少? 答案 A 门槛高度应至少为600mm。
16、载重线 P3-1
验船师审查某货船图纸时发现,该船总长93.50m,设计垂线间长90.00m,设计水线长92.00m。最小型深85%处首柱前缘至舵杆中心线的长度91.50m,该处水线总长94.00m。他在与设计人员沟通过程中对本轮载重线篇定义的船长L提出四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个?
答案 载重线篇定义的船长L为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即0.96×94.00=90.24m和最小型深85%处垂线间长91.50m的大值,即为91.00m。
17、小型船舶载重线
某船,总长为19.5m, 航区为沿海航区营运限制,其载重线标志如下图,是否准确?(圆环、字母、
3
线段、甲板线的尺寸均符合法规要求)
答案 不准确;该船应适用2007年《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根据该规则第5章第4节的5.4.1.1规定,不需要画Q和X线段。 QZCX
18、载重线标志 P3-3
某货船勘划有X、R、Q、RQ四条载重线,2008年7月16日由上海港(在黄浦江)装货去青岛,在装货港可使用的最大载货量载重线标志是哪条?假设该轮驶出上海港到海上时没有油水等消耗,此时吃水线与哪条载重线标志重叠?
答案 装货时可使用RQ标志线,到海上时吃水线与R载重线标志重叠。
19、载重线勘划存在以下问题
某普通沿海货船,夏季吃水为9.6米(夏季吃水时的排水量不能确定),该船左舷载重线及水尺标志
是这样勘划的,请问,该船甲板线及载重线勘划存在哪些问题?请指出。
10989694RQQRXZC参考答案:该船甲板线及载重线勘划存在以下问题: 1、甲板线长度错误,应为300mm,而本例中为400mm;
2、甲板线位置错误,其上缘应为通过干舷甲板上表面向外延伸与船壳外表面交点的水平线,而本例中为干舷甲板下表面;
3、载重线标志纵向位置错误,船长中线应通过圆环圆心。但本例中船长中线却与水尺对齐;
4、夏季载重线位置错误,载重线上缘应与载重线标志中水平线上缘平齐。而本例中载重线下缘与水平线上缘平齐。
5、淡水载重线Q及热带淡水载重线QR位置错误。
如在夏季时的排水量不能确定,减少数应为夏季吃水的1/48,即9600/48=200,即吃水为淡水载重线位置应在吃水9.6+0.2=9.8米处; 热带干舷是从夏季干舷中减去夏季吃水的1/48,故热带淡水载重线应在9.8+0.2=10米处。但图中淡水载重线及热带淡水载重线均比要求的干舷值要小。 6、在载重线圆环两侧字母ZC尺寸不对。应为:高115mm,宽75mm。
20、载重线勘划 以偏于安全为原则
①某新建货船根据批准图纸和审图意见要求船舶的满载吃水不应超过6.30m,拟勘划的夏季载重线为2320mm,船舶的型深为:8.60m,甲板板厚为20mm,在测量船舶型深时发现左舷的型深误差为-8mm,右舷的型深误差为+6mm,这时甲板线的划定应如何处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