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 和 。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的教学。
3、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 和 。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构成的。 6、记忆分为 记忆和 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两部分。 二、选择题 (每题1分,共6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 2、表达能力 3、负迁移 4、语境练习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都以会话为基本形式? 2、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
9
3、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5、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二、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文化。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 1、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2、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和趣味性。
3、 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_____ 创造的语言系统。
4、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 。 5、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试题。 6、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分出来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
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结构主义语言学 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 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10
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 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
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三、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2、迁移 3、测试的效度 4、教学技巧 四、论述题(共40分)
1、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
2、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 3、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 4、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分) 5、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10分) 2001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_____的能力。 2、练习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_____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________等几种。 4、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__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__________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_____。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_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_____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____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_________,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学习 D、对外汉语教学
11
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
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实用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 )
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
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 HSK 2、教学评估 3、“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4分)
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8分) 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0分) 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是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5、8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7分) 2000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