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言简答备考方略正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9 6:33: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言文简答题备考方略

郫县四中高三备课组

一、 前言

一直以来,中学生学习语文流传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被排在首位。可高考命题者却似乎故意为难他们,一直把文言文当成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当然,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也正因为如此,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才倍受青睐。

从2013年开始,四川高考文言文阅读,减去一道客观选择题,增加一道5分简答题和一道4分断句题。文言文题目的分值由原来的19分增加为24分。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和文句的翻译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如上海卷文言文题目29分中,文意的理解分析就占有17分。从四川近两年高考和省内各地区诊断试卷结构看,“文”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文言文简答题对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013、2014年该题5分,学生实际得分很低。平均得分仅1.55、1.88分。看来此题难度大,但也有一定的突破涨分空间。 二、备考目标

1、通过对高考典型试题和常考试题的解析,熟悉并了解文言文简答题的题型特征。 2、把握文言文简答题设题的角度,以答案为突破口,把握解题的常规思路。 三、《考试说明》解读 考点一:“能准确筛选文中信息。” 文中信息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3)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的;(4)展现人物性格的;(5)非传记体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的。 考点二:“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分析中心(观点态度)。” 本考点考查包括:(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真题盘点

真题再现( 2007—2013年) 2007湖南卷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2008湖南卷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 因。(3分)

2009湖南卷

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2011湖南卷

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 2010北京卷

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10分) 2013北京卷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2009上海卷

1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2010上海卷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2011上海卷

21.第四段划线句写出了孙叔敖怎样的性格特征? 22.联系本文,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23.第一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什么? 24.第二段作者写“闵闵如婴儿之望长也”的目的是什么?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试加以分析。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这是为什么? 2012年上海卷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013上海卷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2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2013广东卷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2013四川卷

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2014四川卷

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五、考查内容和考查重点 (一)考查内容

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

2

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 5、对关键(或指代)词的理解 6、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理解 (二)考查重点

重点关注: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内容要点的概括 常见出题方式: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或作者观点); 2、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3、请概括文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或性格特点,或怎样为人为学为官的); 4、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做产生了什么效果。 (三)重点题型

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中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1)信息筛选的方法: ①品评人物性格品质

从人物事件中去分析概括;学会从文中评论性语段(简评式语句)中去精选词句。 ②概括文中事件

用自己的精简语言对事件进行概括;时、地、人、事、果 ③指代词含义的确认 指代词(“之、彼、斯”等=现汉“这、那”)根据上下文进行确认。 ④索果探因类

依结果去寻找原因,或顺着原因去总结结果。 ⑤写作手法鉴赏

叙事性文本,主要考查刻画人物的方法,叙事方法等; 评论性文本,主要考查说理方法,论证方式等。 (2)方法点拨: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域。

②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时要求全而准,像每一件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

③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特别注意文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如果要求用原文回答,那么在“截取”时要注意全面,不可丢掉该有的信息。 2、由事到理的内容概括型

这种题型要求:从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事理来。如2013、2014年四川卷文言文阅读的主观概括题都属这样的题型。它多是要求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对此,同样要求根据题干要求,找准找全符合要求的有关文字,并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表述出来,方法类似于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概括题。要特别学会摘取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回答。 (1)怎样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有两种:一种是对事情的归纳,一种是对事理的概括。像“概括××的贡献(成就)”题,是对事情的归纳;而像“概括××成就(成功)的原因”“概括××的个性品质”,不仅有对事情的归纳,是实;还有对事理的概括,是虚,这种“虚”不是从原文观点词句中提取出来,而是从一些具体事情中“分析提炼”。分析提炼的过程,就是将具体的内容概念

3

化,将含蓄的内容明白化,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这就是“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过程。 如何“化事为理”?以现代文之人物传记为例: 文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原文略)

题目:金开诚先生有哪些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归纳。 分析:下面看看如何将筛选出的金先生的五件典型事件加以“分析提炼”。

①《金开诚文集》(4卷)出版时,他的眼睛不好,已不能自己校对,仍然对排版错字盯得很紧。从他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校字如仇”。金先生备课超出常人地认真,讲稿上写满细细密密的小字,而且对着镜子录音练习讲授,他几乎把自己讲课的每一段内容都背下来。

化事为理:自己校对,对错字盯得紧,可见金先生做学问严谨;备课超常认真,背讲课内容,说明金先生兢兢业业,从而概括出金先生“风范”之“治学严谨”。

②像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已经不上大课。但他在北京大学书法所授课期间,却坚持连续几天上大课。记得每次上课后我送他回家,见他坐在后车座上,面色憔悴,极度疲劳。

化事为理:德高望重坚持上课,连续上大课足可以说明金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教育事业”还不全是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再从具体到一般概括出“敬业勤业”。 ③他善于从语词句篇章的细处入手做学问,从文辞的考辨到书写自己的思想,其学问是由小及大,由具体而广博。 化事为理:文章从细处着手,注意文辞考辨,学问注重积累,这一切都可以用“务真求实”来概括。

④他把自己的晚年献给了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的重建大业,站在中国立场上为中国文化发展作贡献。

化事为理: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还勤耕不息,只要有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就有他奉献的身影,这种“风范”可称为“执著奉献”。 ⑤金先生在无锡一所大学任书法所所长,经常为无锡大众讲演。他自豪地说自己开创了一个先例——不收费讲演。

化事为理:在铜臭味浓重的今天,金先生仍能坚持免费讲演,用“淡薄利益”来概括这件事是最好不过的了。

至此,从事到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① 治学严谨,②敬业勤业,③务真求实,④执著奉献,⑤淡薄利益。 (2)方法点拨: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梳理出传主的“事迹”“行为”“成就”“经验”等。

②善于因事见理,化实为虚。将具体的内容概念化,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提炼法) ③学会摘取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摘录法) ④人物品评题最好用四字或多字短语。 六、一般答题思路

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传记类:①何人②何事③表现了什么品质或性格

记叙类:①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②涉及什么人③人物关系④对事所持态度⑤人物品格 议论类:①议论中心②主要观点主要论据

写景类文章:①何景,②景物特征,③作者感情 2、看清题干,认真审读。题目要求“归纳”“概括”等,暗示答题用语要短小精悍,不要拖泥带水。(一般多用短语)

4

搜索更多关于: 文言简答备考方略正式 的文档
文言简答备考方略正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3d55ev4d2wkqr4m2j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