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试分析《傲慢与偏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5:08: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试分析《傲慢与偏见》

作者:黄红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9期

摘 要: 《傲慢与偏见》以婚姻嫁娶、家庭风波为题材,通过巧妙运用讽刺性的对话,赋予全书轻快明亮、光彩夺目的喜剧气氛。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特别是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出发,分析了小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理论深度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的。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合作原则 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简·奥斯汀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她可以巧妙地利用对话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部小说语言机智风趣、清新流畅,人物对话富有戏剧张力,生动体现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冲突。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简·奥斯汀主要利用会话合作原则的有意违反和各类引语的选择等手段。本文从奥斯丁·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和行为进行分析,分析简·奥斯汀是如何借助这些理论与方法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情感,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1.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及在小说中的应用

言语行为理论是约翰·兰索·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题为《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的系列讲座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词语、表达式和句子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它们总是在实际情境中为了某种目的或意图而由人类创造、生成和使用。而且他认为语言不仅用来―陈述‖、―描写‖或―说明‖,还通常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他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法,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语行为理论最感兴趣的主要是言外行为,而言外行为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指用行事动词(perform verb)和祈使、疑问及陈述三种句型表达命令、请求、疑问及叙事的行为,后者通过实施一个行为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行为,听话者理解言语行为主要依据常识、共享信息和一般推理能力,评价言语行为的―适合条件‖(felicity condition)。赛尔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把适合条件归纳为:命题内容条件(prepositional context condition)、前提条件(preparafory condition)、诚意条件

(sinceritycondition)和根本条件(essential condition)。要使任何言语行为得以成立,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奥斯汀认为言语行为违反的适合条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无效,即说话

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试分析《傲慢与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3xe1t4276b8ve014g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