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报警阀组和雨淋阀组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应再进行报警阀雨淋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报警阀组和雨淋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报警阀组和雨淋阀组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压力表应安装在报警阀雨淋阀上便于观测的位置。⑵排水管和试验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⑶水源控制阀安装应便于操作,且应有明显开闭标志和可靠的锁定设施。 7.1.8调试运行
系统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水源测试
b) 消防水泵调试
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
7.2.1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不管穿线→设备安装→测试检查→调试→试运行→初步验收→竣工、技术资料→消防验收→培训→移交
7.2.2施工中,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土建施工过程积极配合,作好接地及预埋管安装工作。施工重点是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调试及联动控制调试。 7.2.3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注意事项 7.2.3.1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7.2.3.2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7.2.3.3控制器应接地良好,并有明显标志。 7.2.4布线
7.2.4.1电缆、导线敷设前核对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应测试应合格。 7.2.4.2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楚干净。
7.2.4.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7.2.4.4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7.2.4.5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7.2.4.6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7.2.5探测器安装
7.2.5.1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7.2.5.2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7.2.5.3探测器的“+”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他颜色区分。 7.2.5.4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应有明显标志。 探测器底座的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7.2.5.5. 7.2.5.6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7.2.5.7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为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震、防腐蚀措施。
7.2.6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安装
7.2.6.1手动火灾报警按扭,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 7.2.6.2手动火灾报警按扭,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7.2.6.3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 7.2.7接地线安装
7.2.7.1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保护管。 7.2.7.2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7.2.7.3接地线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隐蔽工程验收。 7.2.8联动控制系统安装 7.2.8.1消防灭火设备安装 7.2.8.2消防广播安装 7.2.8.3消防专用电话安装 7.2.8.4消防联动控制柜安装 7.2.8.5消防联动控制模块安装 7.2.9调试
7.2.9.1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7.2.9.2调试前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并检查系统线路,无误后方可进行调试。
7.2.9.3调试应在厂家指导下进行,分别对各部分进行通电检查。
7.2.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7.2.10材料验收
d) 报警设备主材并有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
e) 管材、管件外观检查合格,并有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 7.2.11验收
7.2.1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消防支队的监督下,由建设主管单位主持、设计、监理、施工、调试单位参加,共同进行。
7.2.11.2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消防支队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验收内容7.2.10.3.
a)消防用电设备电源切换装置切换实验 b)火灾报警控制器抽验 c)火灾探测器模拟实验 d) 火灾报警联动系统抽验
7.2.10.4合格后填写系统竣工资料。 7.3防排烟系统
锌铁皮的厚度依据设计要求、 镀1
矩形风管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 圆形风管 中、低压系统高压系统0.8 0.5 80~320 0.5
0.8 340~450 0.6 0.6 0.8 0.8 480~630 0.6 0.8 0.8 670~1000 0.8 1.0 1.0 1.0 1150~1250
1.2 1.2
1320~2000 1.0
2、法兰规格依据设计要求
法兰材料规格(mm) 风管直 角钢 扁钢--- ≤20*4 140 --- 25*4 150~280 25*3 300~500 --- 30*4 530~1250 --- 40*4 ---
1320~2000
)风管与法兰铆接前先进行技术质量复核,合格后将法兰套在风管上,管端留出1(左右翻边量,管折方线与法兰平面应垂直,然后使用液压铆钉机用铆钉将风管10mm 与法兰铆固,并留出四周翻边。法兰不能有漏铆及铆钉脱落。,不应遮住螺孔,四角应铲平,并6mm)翻边应平整,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2( 不得有开裂与孔洞。)风管与小部件(如短支管)连接处、三通、四通分支处要严密,缝隙处用密封(3 胶堵严,按设计要求,风管高度变径时顶取齐。.
1. 3、风管及部件安装
1、风管安装的工艺流程如下
2、风管安装应有设计的图纸及大样图,并有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风管及部件安装前,应清除内外杂物及污物,并保持清洁。
3、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及调节机构,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各种调节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支、吊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
4、风管水平安装吊架,间距为3m;竖管支架,每层一个;吊杆不宜直接固定在法兰上,吊架处设防腐处理的木托。
5、空调送风管、新风管、排风管及加压送风管的法兰垫料按设计要求;排烟管的法兰垫料采用石棉橡胶板。
6、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应在同一侧。
7、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偏差,每米不应大于3mm,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明装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每米不应大于2mm,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暗装风管位置应正确,无明显偏差。
8、钢板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插接应顺气流方向,风管插入端与风道表面应平齐,并应进行密封处理。
9、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不得扭曲,长度一般为150-250mm,不得作为变径管。
10、保温风管的支、吊架设在保温层外部,并不得损坏保温层。 11、风口安装应位置正确,外露部分平整美观,同一房间内标高一致,排列整齐。 、系统风管漏风量测试采用漏光检测,在漏光检测时,风管系统没有明显漏光点,12.
其漏风量值一般都不会超过规定,亦说明其工艺质量是稳定可靠的,就不必再进行漏风量值测试。
4、防排烟系统调试
① 风机性能和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整。风机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送风、回风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整,使总风量与新风量、一次回风量、二次回风量、干管和支管风量、送风口风量及回风口风量等,均能达到设计规定,同是使空调房间内回风量保持正压。
② 自动调节和检测系统的检验、调整和试运转系统的线路、仪器、敏感元件、调节、执行机构等进行检查和调整,使其大道工艺的要求。 ③ 在空气系统各自环节投入运行以后,按气流组织调整后的状态将风送入房间内室温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2)通风系统试运转
1)测量风机的风压、风量、转数的效率时候达到设计要求 2)各处风口送出的空气温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规定 3)各出风口和吸风口风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 4)测定各参数的数值都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5)试运转时要注意安全,同时要防止吸入杂物伤人或损坏设备
8.质量保证措施
8.1总则
8.1.1建立完善的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搞好材料部件的到货验收、施工技术保证、质量检验、设备保障等日常业务,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
8.1.2质量保证体系人员按照公司质量手册开展日常工作,严格执行本项目质量计划。
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由各专业技术员提出处理办法,经技术负责人8.1.3.
批准后执行,重大质量问题要作好记录,留存产品档案。
8.1.4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施工队伍或个人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承包方案,把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
8.1.5加强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工作,广泛开展质 项目经理量自检、互检、专检工作,严格执行质量否决制 并主动接受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技术负责人 8.2质量目标一次调试运行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成功
质量体系8.
工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工程质我公司按照
ISO900
员 量管理。质量体系组织机构如图所示
8.4各科室对质量控制的主责供应员在物资采购控制中,建立“合格分供
8.4.检“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制方名录”,保存其质量记录, 计划(台帐)”,并认真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技术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认真编制施工技8.4.2 各施工队伍 自检、互检术方案与措施,确定关键、特殊工序,做好过程产 品标识策划,使其可追溯,以指导施工人员施工。 施工员对设备能力进行认可及策划计量器具,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8.4.3质安员按本工程的重要工序和质量控制点依据工艺文件编制过程检验和试验8.4.4 计划,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认真检查,对各施工工序实施全过程控制。 质量保证措施8.5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由各专业技术员提出处理办法,经技术负责人8.5.1 批准后执行,重大质量问题要作好记录,留存产品档案。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施工队伍或个人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承8.5.2 包方案,把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加强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工作,广泛开展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工作,严格执8.5.3 行质量否决制,并主动接受监理和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详细阅读图纸,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规范。开工8.5.4.
前,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关键质量控制点和施工注意事项。
8.5.5施工队伍要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按图纸施工,并认真做好质量检查原始记录。
8.5.6各专业技术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施工,检查施工质量,控制好每道工序质量。
8.5.7坚持工序验收制度,每道工序必须经过质检员、业主确认合格。 8.5.8专业技术人员对重要阶段施工将进行日常检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