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观看
⑤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 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⑦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提升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等教育领域关键问题和难题的研究。
⑧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 ⑩其他
Ⅱ.论文要求:①立论正确,材料可靠,以事实为依据,正确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论证精辟、切实、具有新意。②文字力求准确、简洁、流畅、明了,层次清楚,逻辑性较强。③论文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按顺序):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④论文正文一律使用4号宋体。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
(2)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是指面向全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征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内容。
作品按小学组分学科进行评比。 Ⅰ.学科要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Ⅱ.作品要求:①报送的教学设计方案使用Word、WPS等格式。②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注:以上部分类别的作品如符合报送“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活动”的要求,将择优推荐。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作者在第二十四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网络平台上报作品时,确认是否同意参加,“联系电话”务必填写自己手机号码,届时用自己姓名和该手机号到全
感谢你的观看
国大赛网站激活参赛,放弃者可不报。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1.学科课程资源的类型
全省中小学现行教材版本的所有学科。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①微课;②教学课件;③教案;④试卷。
学校在上传学科课程资源时如发现教材目录缺失或不完整,须向省电教馆软件部提供该教材完整的章节目录(电子稿),待完善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知识点分类后再行上传。
2.学科课程资源征集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所提供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必须提供某一学科中某一册教材包含所有知识点分课时的(不含复习课、练习课和实验课)一整套微课或者教学课件、教案、试卷。该册教材有多少个知识点,就必须有多少个分课时的微课、教学课件、教案与之一一对应。试卷必须同时包含该册教材所有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必须附答案)。学校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可以是以上四种类型其中之一,也可同时报送多种类型的学科课程资源,每一种类型的资源认定为一套。
3.学科课程资源技术要求
微课的制作可按常规作品中微课的技术要求执行,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时,建议采用PPT讲解+批注的方式,时间为5—10分钟,不需要教师头像,录屏软件不限(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
教学课件可以是PPT格式,也可以是flash、authorware等其他格式。
教案、试卷必须是word格式,字体统一用四号宋体。 学校所提供的学科课程资源不能是压缩包格式(通过winrar、winzip等压缩软件压缩的文件格式)。
五、作品资格审定
(一)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常识性错误的作品,
感谢你的观看
取消参评资格。
(二)未在其他省级以上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的原创作品。
(三)作品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参加活动或获奖资格。
(四)未按要求报送作品的,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五)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者承担。
六、评比办法 (一)常规作品
作品的评审工作均在网络活动管理平台上进行。 初评:由各设区市电教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选出作品送省进行复评。
复评:由省电教馆组织专家评审组,分项目对各地推荐作品进行评审,按活动要求确定奖项。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由省电教馆组织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专家分学段、分学科进行评审,经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录用后,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共享使用。
七、其它相关要求 (一)常规作品
1.参赛作者及选送作品数量
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1人,其中课件、电教论文限报2人。同一作者同一项目限报1件作品,其中微课可报2件。每件作品指导教师限报1人,其中电教论文不设指导教师奖。
各设区市选送作品数量:课件限报50件,微课各学科限报20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教育资源应用设计方案各学科限报5件,翻转课堂教学课例、基于网络的PBL教学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例、移动终端课
感谢你的观看
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各组别限报5件,电教论文限报40篇。
2.网上上报要求
①所有参赛作品均须通过网络活动平台报送,上报的同时即通过活动网络平台进行公示。作品上报截止日为5月30日,公示截止日为6月20日。
②由于课例类作品采取网络报送方式,上传数据量较大,除微课外其他所有课例类作品将采用分设区市分时段上报(具体安排详见活动网络平台)。
③各设区市须于6月20日前通过网络活动平台完成本辖区参评作品的审核任务并报省电教馆。
3.相关材料上报
参加人员按要求填写常规作品推荐登记表(见附表2),将常规作品推荐登记表于5月30日前上报到所在设区市电教馆,各项目的常规作品推荐名单(见附表3,附电子文档,使用Excel制表)由设区市电教馆汇总,并经设区市教育局盖章后报省电教馆。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1.学科课程资源的征集工作以学校为单位,分学科、分教材版本、分学段、分年级、分上、下册进行。学校上报系列学科课程资源的数量不限,每套系列学科课程资源的作者限报5人,指导教师限报1人(指导教师不能是作者)。学校必须按要求填写《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见附表4),于6月15日前上报到所在设区市电教馆。
2.各设区市电教馆将本辖区学校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按类型进行汇总,并填写《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见附表5),经本级教育局盖章后将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附电子文档)、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于6月20日前报送省电教馆。
感谢你的观看
八、奖项设置 1.常规作品奖项设置
课件、翻转课堂教学课例、基于网络的PBL教学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例、移动终端课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电教论文等项目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教育资源应用设计方案等项目按组别和学科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数占送省作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20%、30%,其中微课获奖作品数占送省作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5%、25%、35%,为获奖教师和指导教师颁发证书。省电教馆可根据各项目参赛作品质量和数量情况,决定奖项是否空缺。
2.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奖项设置
被录用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单位颁发录用证书。在录用资源的基础上分学段、分类型设立一、二、三等奖,类型②③④设奖比例分别为10%、20%、30%,类型①设奖比例为15%、25%、35%,为获奖教师和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3.最佳组织奖奖项设置
设设区市最佳组织奖5名。按以下表格中四个指标记分确定最佳组织奖。
指 标 各地获奖积分: 一等奖数×7+二等奖数×4+三等奖数 各地参与常规作品的中小学学校数的百分比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各地参与常规作品的中小学教师数(含各级电教馆(站)工作人员)的百分比 各地参与系列作品的中小学学校数的百分比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序号×0.2 序号×0.2 排 序 记分 按积分值由大到小排序 序号×0.4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序号×0.2 感谢你的观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