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卷合集4套┃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6:59: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疮伤 枯藤 泥潭 眉开眼笑 B.原野 贱落 荒凉 世世代代 C.非凡 山崖 搅拌 非凡气概 D.泥浆 开辟 麻烦 兴高彩烈

2.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动作)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动作)

C.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心理)

D.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语言) 3.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淫慢∕则∕不能励精 C.遂∕成枯∕落 D.夫学∕须静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品有《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著有诗集《园丁集》等。 C.《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D.《<世说新语>二则》作者是刘义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逸事。 5.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艰难 决别 霎时 泼泼洒洒 B.并蒂 匿笑 烂漫 絮絮叨叨 C.高洁 严厉 菡萏 喜出望外 D.徘徊 攥着 慈怜 翻来覆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

① ,禅房花木深。(作者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③日初出大如车盖, , ?《两小儿辩日》

④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诗歌鉴赏

7.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1)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2)《观沧海》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8.同学们,学习了《雨的四季》,你一定熟悉了雨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诉说”)假如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雨词汇”)自古以来,因为雨常见,所以在文字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请摘录连续的两句含“雨”字的诗句,两个含“雨”字的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诗句:_____ b.成语:_____ c.俗语:_____

(3)(说说“雨功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的。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班级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弊大于利。 选_____方,理由: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咏雪》(1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B. 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C.太丘舍去 (去:离开) .D. 与人期行 (期:期待) .2)下列加点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B.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助词,的) .C. 去后乃至(乃:才) .D.则是无礼(则,就)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B.《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他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D.《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曰:“可。”得朱子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

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文庙:即明成祖。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长子道/侍侧 B.外人云/翁善记 C.是/书固难记

D.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固(_____________) (2)如(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 (2)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5)本文中的陈济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

③①

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2.语段分析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 的经过,

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

2)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4)“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5)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 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 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6)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原因是

┃试卷合集4套┃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g2l93wxh6ehs64cxfu8wrp7230fg017p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