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4 微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0:5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一个丙细胞,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其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联会出现异常,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HAa、hBb或HhAB、ab),D正确。

答案? D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解析? 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显性纯合子中只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表现型也不发生改变,B错误。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根细胞的基因突变只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D错误。

答案? C

3.下图甲是人体正常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其中A、a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甲的

几种突变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 B.突变体Ⅱ的形成可能是染色体缺失所致

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X的配子所占比例是0或1/2

解析? 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正确;突变体Ⅱ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B正确;突变体Ⅲ中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X的配子所占比例是0或1/2,D正确。

答案? C

4.(2019年大连调研)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在其增殖的过程中,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其中母链为

正链,子链为负链)。另外,以负链为模板指导外壳蛋白合成。下图为该病毒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部分氨基酸用Met、Ser等表示。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AG、UG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解旋酶是该病毒DNA复制过程与人体DNA复制的唯一区别

B.若在基因D中发生碱基替换,则该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长度可能缩短 C.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F转录合成mRNA的碱基序列为—U—A—C—U—G—U—…

解析?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在其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以一条链为模板,而复制型双链DNA进行复制的过程与正常人体DNA的复制无区别,A错误;若基因D的第149组碱基序列由GAA替换为TAA(其对应的负链可转录出终止密码UAA),则该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长度缩短,B正确;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与基因重组无关,C错误;基因F的转录过程是以负链DNA为模板的,图中的DNA为正链DNA,因此,基因F转录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A—U—G—U—C—U—…,D错误。

答案? B

5.(2019年日照模拟)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条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形成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

体(如图)。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的发育,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推测最合理的是( )。

A.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B.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C.胀泡的出现是因为DNA复制出现差错 D.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解析? 3H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而RNA是由基因表达产生的,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说明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A正确;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后而不分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3H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说明胀泡的出现不是因为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C错误;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mRNA所需的原料,D错误。

答案? A

6.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

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株与人类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含A基因的子代的概率为35/36

解析? 由题意可知,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变成三体植株,所以该植株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该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只是多1条2号染色体,B错误;基因型为A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C错误;基因型为A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a配子的概率为1/6,子代不含A基因的只有基因型aa,故aa的概率=(1/6)×(1/6)=1/36,所以含A基因的子代概率为=1-1/36=35/36,D正确。

答案? D

7.(2019年北京模拟)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

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和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 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还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基因Y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 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 ,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 维持“常绿”;植株乙: 维持“常绿”。(填“能”或“不能”) (三)推测结论: 。

解析?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在1~12天,A和B的叶绿素含量都逐渐下降,B从第6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代表突变型豌豆。(2)根据图2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两个氨基酸,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SGRY蛋白的第12和第38个氨基酸所在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3)根据培育转基因植株中对植株乙处理方式中的信息“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表明要导入一段目的基因;结合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中“植株甲‘常绿’”,设计受体细胞为突变植株y2的细胞。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应排除因载体导入引起的细胞变化。

答案? (1)A (2)替换 增加 ③ (3)突变植株y2 用含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 能 不能 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B组 能力提升

8.(2019年兴宁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C.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B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错误。

答案? A

9.(2019年衡水期末)下列有关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三倍体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解析?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四倍体和二倍体植物杂交能够得到三倍体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植株,B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最后对植株进行筛选,C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答案? A

10.(2019年银川模拟)黑麦(纯合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纯合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

育种工作者将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将F1进行处理获得可育植株X。已知,黑麦及普通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杂交得到的F1植株可能较为弱小

B.F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8个染色体组 C.采用低温处理F1的种子即可获得可育植株X

D.植株X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28个四分体,自交全为纯合子

解析? 二倍体和六倍体杂交的后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不利的变异,故杂交得到的F1植株可能较为弱小,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F1正常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故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8个染色体组,B正确;由于F1为异源四倍体,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表现为不育,故没有种子,C错误;将F1经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其中含有黑麦的染色体组2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6个,由于黑麦及普通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故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来自黑麦的染色体可形成7个四分体,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能形成21个四分体,故植株X在减数分裂时可能形成28个四分体,又由于植株X不含等位基因,故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D正确。

答案? C

11.(2019年北京一模)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

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 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 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解析? 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答案? C

12.(2019年长沙月考)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

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4 微专题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i9d0ghxt1is530855j3blzb1bw3200hm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