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景观规划中的物质构成要素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8:3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大片的草坪地被,四面没有高出视平线的景物屏障,视界十分空旷,空间开朗,极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适于观赏远景。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用绿蓠分隔空间是常见的方式,在庭院四周、建筑物周围,用绿篱四面围合可形成一独立的空间,增强庭院、建筑的安全性、私密性;公路、街道外侧用较高的绿篱分隔,可阻挡车辆产生的噪音污染,创造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国外还很流行用绿篱做成迷宫,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利用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例如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可以使用权地势趋于平缓。在园林景观营造成中

可以应用这种功能巧妙配置植物材料,形成直伏仰或平缓的地形景观,与人工地形改造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毛白杨树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铅笔柏则亭亭玉立,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园林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重阳木等大片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棕榈、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营造的是一派热带风光;雪松、悬铃木与大片的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展现的是欧陆风情;而竹径通幽,梅影疏斜表现的是我国传统园林的清雅。 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芳香园”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丁香园、月季园。也可种植于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在盛夏夜晚纳凉场所附近种植茉莉花和晚香玉,微风送香,沁人心脾。

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把樱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大量种植,樱花盛开季节,男女老少拥上街头公园观赏,载歌载舞,享受樱花带来的精神愉悦,场面十分壮观。我国地域辽阔,气候迥异,园林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例如北京的国槐和侧柏,云南大理的山茶,深圳的叶子花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对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5.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园林景观创造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鲜明,常

被用于纪念性园林以缅怀前人的情操。兰花生于幽谷,叶姿飘逸,清香淡雅,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弱之态,无媚俗之意,摆放室内或植于庭院一角,意境何其高雅。

6、利用植物能够起到烘托建筑、雕塑的作用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现代园林中的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产生烘托效果。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特色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 1.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先抓植物的整体风格,再考虑局部的造景点缀,如文化广场宜多植树姿优美、色彩绚丽的树木花草,以形成活泼明快的气氛特色。

1.2充分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德胜广场中心区以规则式种植为主,体现建筑及整体布局的庄严之景。 1.2.2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 变化发展。因而可分区分段配置,根据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等变化,预先做出安排,及时采取措施,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便创造美好的景观,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突出各景区的风景特征,营造景景变化、季季不同的园林景色。

1.2.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各有各自的外形、色感、气味等特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2.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远近观赏效果;远观整体、大片效果,近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植物的选择,先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形态特征。进行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要满足植物的生态

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红岗森林公园,山体上种植耐旱并能衬托山景的小叶榕;德胜水轴两岸水边种植能耐湿、与水景相协调的垂柳。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如在短期就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在树木搭配上,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同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间的合适比例。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 2.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在局部区域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3.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4.景观与植物配置 4.1水景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各种水景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边植物必须与水景取得和谐,池岸边树的配植距离宜疏,以免妨碍眺望。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以丰富水景,树种以枝叶扶疏,枝杆不向上发展而柔和为佳,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如水轴两岸,植物配置疏密有致,细听流水音,让人有置身于自然之觉;池岸曲折的宜栽于弯曲处,池岸平直的宜退入岸线以内栽植。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清晖园的植物配置与水体、山石、建筑等结合组成一幅“水中画”。 4.2路旁植物配置

路旁植物配置可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径等。在自然式园路中,两侧栽植须取得均衡效果。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径,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园路,宜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4.3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建筑、如亭、台、楼、阁、榭都必须用植物加以点缀衬托,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所选的树种既要有一定的姿态、色彩、芳香等性能,也要有一定庇荫的实用效果。并且,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围墙边可配置竹类,以解决墙面生硬之感,如清晖园的围墙边植的紫竹(当然有其更深一层的含意);坐椅旁宜植庇荫的、有色、香的花木等。

4.4假山石旁植物配置

假山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可在石旁配置一两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景石旁,常以花草或低矮花卉相配。土多石少的假山,乔灌木错综配植,品种宜多些,构成浓荫

关于景观规划中的物质构成要素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jwf1jqrp6zh7s4fk6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