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6:35: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贞为首的后七子承接前七子的思想,重新陷入过分的揣度模拟当中。直到晚明才有公安派提出“性灵说”,主张写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其诗文过于信口而出;以锺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崛起,用幽深奇僻的风格来对公安派过分浅白直露作出反正。

公元1644年,清兵入主中原。顾炎武等遗民诗人用诗歌哀悼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灭亡;娄东诗派吴伟业以《圆圆曲》为“梅村体”代表作,错金镂彩中蕴含批判力量;虞山诗派钱谦益是诗坛盟主,学得杜甫神髓,风格沉郁悲凉。康熙朝王士禛成为第二代诗坛盟主,学王、孟的山幽水远、诗情画意,主张“神韵说”。同时期朱彝尊和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乾嘉诗坛人才辈出。沈德潜倡导“格调说”,诗作典雅而平庸;浙派盟主厉鹗宗宋,写遍西湖一草一木;翁方纲倡导“肌理说”,诗如学术;袁枚标榜“性灵说”,抒写性情;郑板桥质朴泼辣;黄景仁恣情横放,见者以为谪仙复出,称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诗人。公元1792年,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龚自珍出生。此人傲岸不羁如李白,比李白多一层“横霸”之气。他的诗直接写心灵,表现物我冲突,如《秋心》等诗。诗风融唐音宋调而避其流弊,凌厉剽悍,奇谲不羁。之后虽有清末的“诗界革命”和南社诗人群,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再无高峰,日渐衰微,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崭新的天地。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逐渐兴盛起来,但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借鉴。创作新诗应当全面继承和发展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优良传统,努力创造发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诗的民族形式。由于本课程侧重于古典诗词,故此新诗不做详细介绍。

9

第二章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鉴赏可以丰富个人的诗词知识、凝练语言、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由于古典诗词的产生年代久远,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故此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鉴于此,在鉴赏古典诗词前,先了解鉴赏诗词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学生是民族精粹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国家也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和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学教育阶段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古典诗词的鉴赏都是必不可少的考察内容。但是中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难度极大,要想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就必须让他们掌握鉴赏的方法和答题要领。关于鉴赏,我个人认为中学生要懂得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古典诗词的方法,所以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入手,使中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第一节 总论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是着眼于对整个诗词的把握,并非是某一首诗,所以这种鉴赏方法适合于整个诗词。我们认为要整体把握,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就是鉴赏诗词时,要联系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去分析鉴赏诗词。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方法,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

诗歌作品与诗人的本身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诗人的生平阅历和生活思想和写作诗词时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一个优秀的诗人、词人,其诗词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其个人经历、思想状况总是饱含在作品中,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

10

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知人论世是何等的重要。

二、紧扣题目,分清类别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要鉴赏诗歌就要把握住诗歌的题目蕴含的信息。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价值取向,是解开思想内容的钥匙。如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中事件;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说明诗的内容是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说明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李约的《观祈雨》说明诗的内容是观看祈雨的感慨。因此要正确的鉴赏把握诗歌就必须留意诗歌的题目。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我们还可以确定诗词的类别,这对于鉴赏诗词也是非常重要的。诗词的类别丰富繁多,划分方式不同类别就不同。单从诗词的内容方面划分,就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等。不同类别的诗词有不同的特征,抓住诗词的类别也就抓住了某首诗词的特征,对于鉴赏该诗是非常重要的。如纳兰容若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悼亡诗,根据悼亡诗的特点就可以大致的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张继的《枫桥夜泊》,题目即显示了是一首羁旅诗,可猜测是表现羁旅之愁的内容;骆宾王的《咏蝉》为咏物诗,即可判定该诗是托物言志、表达高洁情感的;王昌龄的《塞下曲》为边塞诗,就可以反映出该诗是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

三、把握意境,展开联想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世界。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离不开意境,诗人的情感要借助意境或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来,所以要鉴赏诗词就必须重视意境。但是诗词的意境是由具体的物象融汇而成的带有抽象性的世界,这就要求读者鉴赏时要展开想象、联想,把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意境在读者的脑海里再现出来,这是准确把握诗词内

11

容的重要条件。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如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如若不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很好的再现作者所设的意境,那么对于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也就大打折扣了。

四、弄清技巧,赏析词句

诗词小篇章,情感大世界。古典诗词的一个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容量丰富,感情细腻繁多。古典诗词的语言少而精,但含义丰而深。也就是说诗人饱满的情感是蕴含在言简意赅的字词、诗句中的,而鉴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对诗词的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那么在赏析过程中不抓住诗词的字词、诗句行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要把握情感就得分析字词。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更在斜阳外”的“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在这首词中抓住一个“寒”字则主题凸显呀。

诗人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要表达丰富的含义,除了诗句、字词外,还很重视表达技巧。恰当的运用表达技巧对于表现诗词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再如典故的巧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

12

搜索更多关于: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的文档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mvj0k99o0daet3z43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