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35: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设题: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1)“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2、3)

解析:第一步,用一两个词语(最好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把过程和心理展露无遗。感情朴实,流露自然;语言明快,风格清新。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29

第四节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一、概念解读及分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借代、反问等。 2.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3.表现手法:包括用典、对比、起兴、衬托等。 4.构思技巧:包括抑扬、卒章显志等。 二、提问方式及答题要点 (一)抒情手法 1.设问方式

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答出抒情方式

就是指结合诗句找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若是直接抒情那就直接答出来,若是间接抒情那就要答出具体是哪一种。

②阐释手法运用

也就是说,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或者说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③点明情感作用

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30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设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这首诗表采用了触景生情抒情方式。(步骤1)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步骤2)本诗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步骤3)

解析:第一步,指出诗歌抒情手法的显著特点。解答本题时,察觉到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抒情手法如何运用。本诗化用张继、孟浩然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在城外孤舟上羁旅的惆怅,通过作者的所闻所见等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景寓情,考生应具体答出作者写了哪些景象,景与情有何关系。

第三步,简析抒情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 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设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步骤1)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步骤2)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步骤3)

(二)描写手法

31

1.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③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指出手法。即找出采用哪种描写手法。 ②阐释运用。即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如何运用。

③点明作用。即简析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设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步骤1)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步骤2)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步骤3)

解析:①找准描写手法,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

③点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32

搜索更多关于: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的文档
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mvj0k99o0daet3z438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