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音四年级下第三课癞蛤蟆和小青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22: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第二课时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学 校:成都市双水小学 设 计 者:屈 梅

指导教师:李 林 周梦瑶 任教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欣赏《水乡船歌》 教材分析:

《癞蛤蟆和小青蛙》是风趣幽默的表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第二首聆听作品《水乡船歌》是一首笛子与乐队的合奏作品, 在这首作品的学习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听出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听辨笛子吹奏的主题旋律的同时, 能够听出其他乐器演奏的副旋律,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横向结构的同时向纵向结构拓展,是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上的一次重要提升, 有助于丰富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体验。将音乐知识“mf”中强和“mp”中弱力度记号

的学习应用到歌曲演唱中,以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在《癞蛤蟆和小青蛙》唱歌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第二首聆听作品《水乡船歌》的教学,大多学生对乐器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曲笛、小梆笛是什么了,所以教学的时候最好能出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一下中国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癞蛤蟆和小青蛙》歌曲,感受风趣、活泼的音乐风格。 2.了解什么是说唱音乐,并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水乡船歌》的聆听,感受江南音乐的特点。

4.让学生能够听辨乐曲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个部分之间的异

同。 教学重点:

1.《癞蛤蟆和小青蛙》歌曲中弱起节奏的把握。学生能用正确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水乡船歌》的横向和纵向结构。 教学难点:

1.《癞蛤蟆和小青蛙》弱起节奏的把握,说与唱的自然过渡。

2.感受《水乡船歌》的主题旋律和伴奏旋律,过围绕主题旋律速度、节奏、乐器音色让学生深入体验。 教学准备:

教材、教师用书、PPT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听音乐片段感受场景(设计意图:听歌曲的前奏部分,让学生听到青蛙的蛙鸣声由此来引出歌曲的主题。)

师:听!我们在什么地方?你听到了什么的声音? 生回答:青蛙、水声、蝉鸣声

师:在自然界还有一种生物跟青蛙长得很相似,它是什么动物呢? 生回答:蛤蟆

师出示青蛙和癞蛤蟆的图片。

2.节奏导入(设计意图:将乐曲中的难点节奏弱起和后十六节奏,先提出来了解和熟悉。)

师:老师想提个问题,同学们来回答,不过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按照老师提问的节奏来回答我,可以吗?

二、学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设计意图:将歌曲以故事情节的方式分段聆

听学唱,层层递进。让各环节能环环相扣自然过渡,同时学生能在故事环节中来记忆歌词内容)

(一)初听歌曲,了解全曲风格。

师:它们俩你们能分辨出来吗?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它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用设问引出音乐故事,放完整音乐让学生聆听之后描述歌曲内容)

师:刚刚看到同学生的表情有一些变化,相信你们已经听出来发生什么事了,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回答。

(二) 分乐段学唱歌曲(设计意图:以故事为线索,逐句学唱。) 1.场景一:学唱第一乐段 (1)学唱第一乐句

师:走我们近距离去看看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播放第一乐段音乐)

师:它俩分别站在什么位置?(播放第1乐句,找出西边、东边两个关键词,也是这句的重点——十六分音符) 生:西边有只癞蛤蟆,东边有只小青蛙。

活动建议:为了更好的把握十六分音符节奏,老师可以跟学生合作接龙唱歌词,多领几次学生自然能将十六分音符节奏唱清楚。 (2)解决难点节奏

A师放慢速度范唱第一乐句,突出重音。

活动建议:在唱重音时,老师可以加点手势提醒学生去找重音。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老师唱的哪个字的音稍微要重些呢? B学生跟琴慢速唱好第一乐句。 (3)学唱第二乐句

师:它俩分别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播放第2乐句) 生:癞蛤蟆的声音是——(咕咕儿呱)

小青蛙的声音是——(呱呱呱)

师:我们分角色演唱一下吧!(分成两个大组分角色演唱第一乐句) 2.场景二:学唱第二乐段 (1)聆听第二乐段

师:它俩面对面这么站着各自有着不一样的表情,那是怎样的表情呢?(播放第二乐段)

师:它俩面对面站着不确定对方身份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神态? 生:癞蛤蟆——瞪着——小青蛙

小青蛙——望着——癞蛤蟆

活动建议:播放第3.4乐句,突出“瞪着”、“望着”两个词语,由于音乐速度快,学生很有可能听不清楚重要的词,这里老师可以放慢速度范唱。 (2)学唱3.4乐句

活动建议:第3.4乐句的癞蛤蟆和小青蛙这两句时节奏容易唱混,学生很容易将癞字拖长,教师在范唱时要分开处理好了再往下进行。 师:它俩还有各自说了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 生:哎 他好像我娃娃,咦 他好像我爸爸。

师:两个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绪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两句说唱处的感叹词节奏不一样,尽量从情绪上去引导学生来感受这两个地方的节奏衔接。) (3)分角色表演唱第二乐段

师:我们分角色演唱一下吧!(分两个大组表演) 3.场景三:学唱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乐段

师:为能够清楚的看清楚对方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它俩想到了什么办法呢?(播放第三乐段)

师:为了证明事实的真相它俩做了个什么举措?还伴随什么动作?(播放第4乐句,突出“跳”、“眨一眨”两个动作) 生:两个跳到月光下把那眼睛眨一眨

活动建议: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模仿动物的动作,教师反复伴唱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律动也能更好的记忆歌词。 (2)跟钢琴放慢速度唱好第4乐句。

师:这回都看清对方了,它俩各自又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生:哎 他不是我娃娃,咦 他不是我爸爸。

师:真相终于大白了,癞蛤蟆和小青蛙都觉得很搞笑,这样也能认错,于是它

俩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播放第5乐句,一个哈哈哈,一个呱呱呱) 生:癞蛤蟆——哈哈哈

小青蛙——呱呱呱 师:分角色演唱歌曲 4.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故事的顺序吧! 5.跟钢琴慢速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用唱的方式讲故事,听琴声。 6.分角色表演歌曲。

师:我们除了唱还可以怎么来表现这首音乐故事呀?(生:表演、乐器伴奏…)

三、知识点讲解(力度记号) mf mp 中强 中弱

师:在哪里用以上记号能在演唱时将歌曲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 生:中强——癞蛤蟆

中弱——小青蛙

师:你们能用不同的音色来把两种动物区别出来吗?那让我们来试试吧! 四、欣赏《水乡船歌》

1.初听《水乡船歌》(设计意图: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播放关于江浙水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地域音乐的风格。)

师: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演奏主旋律的是什么乐器?

知识补充:笛子、二胡、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知识(出示相关乐器图片,同时播放相关乐器的一小段音乐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乐器的外形更了解了乐器的音色。)

2.复听乐曲《水乡船歌》(划分结构)

师提聆听要求:请根据音乐的情绪,来为乐曲划分结构。(不管正确与否) (引子)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尾声) 3.分乐段聆听。

(播放第一乐段)

师:主奏乐器是什么?(曲笛、小梆笛)

师:除了主奏乐器外,你还能听到什么乐器参与进来了,在哪里出现?当你听到其它乐器加入的时候举手示意。

师:小梆笛在第一乐段的高音区出现。(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辨别) (播放第二乐段)

师:这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师:这一部分的主奏乐器师什么?你还能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 (播放第三乐段)

师:这一部分你听起来熟悉吗?与前面的哪一部分音乐相似? 师:乐曲在结尾的时候速度和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弱和减慢)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乐曲难点在于弱起节奏和后十六节奏,录音速度太快,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放慢速度在钢琴上带唱,由于环节设计时是分乐段聆听学唱,所以在后面连贯唱的时候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将衔接处唱好,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环环相扣不脱节,让音乐更有连贯性。

人音四年级下第三课癞蛤蟆和小青蛙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qrb194epl1xu1w81ha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