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省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
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直接体现。医疗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自“十五”规划实施以来,我省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卫生资源丰富程度和公平性有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我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我省在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我省在在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 城市卫生资源过于集中,高水平的医生和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而农村优质卫生资源较为匮乏。 2.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相差较大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受益水平较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突出。有证据显示,就住院费用而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次均补偿费用仅占次均住院总医疗费用的20-40%,患者需要承担60-80%的住院费用,个人负担较重;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者来说,患者则需承担20-30%的住院费用,疾病负担相对较轻。
3.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不相适应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约80%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属于基本卫生服务范畴,在社区即可得到满足。由于我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不健全,加之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使得本该在社区可以得到的医疗服务却被吸引到城市大医院,形成了需要与需求的正三角形与卫生服务供给的倒三角形状态。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预防性措施由于直接面向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短缺,这些工作均无法到位,不利于保护与增进健康。
4.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资源不足 基本医疗设施条件较差,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尚不能满足人们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 5.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差别较大 城市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规模大,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素质高,而且经费有保障;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理人员少,专业素质较低,不利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 6.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 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无支付能力看病就医,因病致贫现象仍很突出。
二、对我省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城乡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一体化改革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是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途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多样化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把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强化公立医疗的公益性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作为重点,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大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虽然财政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绝对额在逐年增加,但其医疗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而个人医疗支出所占比重则较大,这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而且要面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以期逐步缩小城乡在接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
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建立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只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才能使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或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4.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实施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5.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同时注意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6.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在短期内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可能显著增加,但在目前情况下,建议对城乡贫困人口和65岁(或70岁)及以上老年人实行定额免费医疗制度,切实解决这两类脆弱群体的医疗服务问题。
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个体系的建设,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从体制和机制上加以完善以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省“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九三学社: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2009-03-04 15:33:47 来源: 网易财经
跟帖 2 条
网易财经3月4日讯 九三学社今日向网易财经公布了他们本次政协会议的提案材料,一共有36个提案。以下是《关于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的全文:
一个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我国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在建设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存在的障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虽然卫生资源丰富程度有所提高,各地在卫生服务体
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与改革,但在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卫生服务的社会公平性方面,仍存在很多障碍,值得引起重视。
第一,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卫生资源过于集中,农村卫生资源匮乏现象依旧存在。调查数据显示,70%的农村人口仅拥有52%的卫生技术人员。2007年每千人口医生数在城市地区为2.22人,农村则仅为0.93人,前者是后者的2.4倍。
第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内容及实施力度明显不同,保障水平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较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还比较突出。调查数据显示,就住院费用而言,参合农民次均补偿费用仅占次均住院总医疗费用的20-40%,患者需要承担60-80%的住院费用,比例很高。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者来说,患者仅需承担20-30%的住院费用,疾病负担相对较轻。
第三,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近80%属于基本卫生服务,在社区即可以得到满足。由于我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不健全,加之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使得本该在社区可以得到的医疗服务被吸引到城市大医院,形成了需求的正三角形与卫生服务供给的倒三角形的不匹配状态。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急剧增加,健康教育等预防性措施直接面向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短缺,这些工作均无法到位,不利于保护与增进健康。
第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卫生设施条件较差,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五,城市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规模较大,信息化条件优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素质高,而且经费有保障;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明显低下,不利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深入发展。
第六,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支付能力很弱,因病致贫现象突出。
二、关于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城乡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一体化改革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社会公平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明确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城乡卫生资源的统筹协调功能,逐步解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强化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重点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
第三,努力建立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的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尤其在农村地区,应逐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00到1000元,使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实现城乡医保并轨。在目前情况下,可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设计,根据农民收入水平,建立不同筹资水平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的医疗保险需求。
第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起综合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以及大医院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第五,在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同时,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同时注意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注重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在目前情况下,可考虑对城乡贫困人口或/和65岁(或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定额免费医疗制度,切实解决这两类脆弱群体的医疗服务可得性问题。
【山东省委中标课题,指导专家吴明(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