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大全
1、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基尼系数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0.18 0.34 0.37 0.424 0.45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①如何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提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合理对策。
2、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奶企产量下降,所需原奶量也相应大幅减少,直接导致部分以卖奶为生的奶农无以为继,迫不得已,杀牛、倒奶成为他们的无奈选择。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三鹿奶粉事件简要分析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2)请结合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说明公司经营成功应该采取的措施。
3、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8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2009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2010年全国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的意义及其解决就业的办法。4、材料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案(一)
1、(1)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又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09 约0.46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企业为了自身的不正当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制假售假的结果。体现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这种固有的弊端。
⑵三鹿奶粉事件告诉我们:①一个公司要经营成功,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公司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④公司还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市场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也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要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其次,国家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第三,要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后,作为劳动者,应该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就业。
4、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发展经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④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从而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大全课件 新人教版
(二)
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从“红心鸭蛋”、 “肯德基苏丹红”到“有毒奶粉”,屡屡曝光。为此,国家高度萋祝,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原因。
(2)面对食品安全隐患,除制定《食品安全法》外,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2、材料一:近年来,由于进口轿车关税调低,进口车价格降幅明显,加上国内汽车工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产轿车竟相降价,不断引发价格战。
材料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只有通过降价,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请分析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和专家观点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3、材料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垒球性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受此影响,亚太地区与欧洲的股票市价普遍下跌,原油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产品遭到大举抛售,各国经济受到严重挑战。为遏制金融危机对本国的不利影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而对于中国,必须在危机中拿出自己的眼光,走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金融危机蔓延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落实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0000亿资金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调整,具体调整安排如下表(单位:亿元): 投入领域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农村水电路气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资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投资 灾后恢复重建投资 最新 4000 3700 1500 3700 2008年年底 2800 3700 400 1600 变化 增加 不 变 增加 增加 40000亿分 配情 况 不变 10000 10000 (1)请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对材料一中的现象加以点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40000亿分配的调整是如何体现科学 4、某校高三(13)班的学生以“江苏近年来发展成就及展望”为题,分成探究性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小组通过网上查询,翻阅报刊等形式,收集到以下材料: A小组查询到:江苏省近五年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变化情况,见下图表:
图一:2003年以来江苏省GDP总量及其增幅图二:2003年以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注:2003—2007年全国GDP总量分别为135823、1 5 9878、1 83868、2108 71、246619亿元,增幅分别为10%、10.1%、10.4%、11.1%、11.4%。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简要说明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B小组了解到:进入2008年,江苏省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省政府针对目内外金融形势,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审时度势,立即启动3000亿元财政支出,力求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如图三所示: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全力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二)
1、(1)原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所以要宏观调控;同时,这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要求。
(2)措施:①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其他法律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②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来作出规定;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规范市场秩序,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⑤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⑥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1)①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同样的商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低的商品,所以,企业降低商品价格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②商品生产者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只有这样,降价后也能营利,否则价格战的结果只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③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价格低的商品如果没有质量保证,也是无法长久占领市场的,所以,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高质量、适销对路的商品,才可以保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④在买方条件下,企业还要及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产品创新,诚信经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①价格变动会影响商晶的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能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与消费,积极引导和促进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
②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
③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油价的高位运行会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下降。
3、(1)①材料一中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 依赖、相互联系。
②次贷贷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①增加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说明国家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
质量和效益,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增加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说明国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增加社会事业的投资,说明国家注重推进社会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1)①图一反映了2003年以来江苏省GDP总量不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在全国GDP·总量中占较大比重,且年增幅均高于全国。
②图二反映了2003年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均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存在差距。但农民收入总体增幅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③图一和图二表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激发其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①全力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作用,切实加大有效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鼓励消费。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⑤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⑦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和扩大出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三)
1.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还在继续之中,这场风暴对世界各国影响显而易见,对我国经济安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表现在,外贸出口面临困难,目前一些出口企业已陷入倒闭、破产的困境;社会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贫富差距过大仍然存在,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效应。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矛盾凸显时期,由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一些矛盾不及时解决和解决不好,会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在金融危机时期,民族分裂分子、邪教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利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暂时困难挑起事端事件也会发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我国原有不稳定国素,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进一步维护稳定的对策。 依据上述材料,利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回答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对策。 2.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和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会议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会议要求,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怎样应对气候变暖。
3.日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部分食用油存在过度脱色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违规 添加香精等问题。在行业标准上,有学者介绍,部分食品添加剂无质量标准,有的使用者存在盲目使用的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