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5个领域,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标准》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4、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5、《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划分六级水平,小学段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 9、运动参与领域是促进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0、2001年6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1、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2、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标准》的精神。
13、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应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地域性。 14、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15、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 16、体育教学体系包括4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17、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1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 19、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安全、营养、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20、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21、体育与健康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22、《标准》把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生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上、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24、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竟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25、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6、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
整理word
.
27、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
整理word
.
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小学生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联系你的工作实际,说一说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答:参与自愿的原则;全面发展原则;锻炼适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
1.参与自愿的原则。①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发展有何重要作用。②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③加强纪律教育。④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需要和实际结合起来。
2.全面发展原则。①在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要避免长时间地做静力性的锻炼,拔河举重物在低年级不宜采用或严格规定重量和时间。③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是要注意不能单纯从兴趣出发,不考虑身体的全面发展。
3.锻炼适量原则。①根据儿童年龄,对各年段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有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运动负荷。②注意锻炼中的自我感觉和生理指标测定,把学生的自我感觉和生理测定结合起来,同时,要把学生运动负荷与调整体育锻炼内容以及对锻炼的要求结合起来。
4.循序渐进原则。①学生每次锻炼都要遵循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做好准备活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再使负荷逐渐下降,做好放松。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遵循生长发育规律,按照学生实际,制定体育锻炼计划。
5.经常性原则。①把体育锻炼列入每天日程表中,形成习惯。②在锻炼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时间上都要认真考虑,引导学生乐于参加锻炼,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1) 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 课外 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整理word
.
准备活动,是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基本部分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肌肉.韧带等软骨组织的损伤,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基本素质,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健康领域的水平目标有哪些?
答:(1)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3)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答:(1)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 求?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
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节《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
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
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以下内容:1、比赛名称和任务;2、时间与地点、3、参赛办法(分组、人数、资格等);4、比赛办法(方法、确定名次等);5、比赛规则;6、奖励办法;7、报名日期和方法;8、对参赛单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生理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上. 心理上通过体育课积极地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将来跨入社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上体育实践课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哪几方面的要求? 1. 要有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2. 要有利组织调动,练习安全3. 要有利组织活动,提高效率
整理wor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