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的辩论赛评
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正方:法学院 有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反方:物理学院 不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一辩立论:反方一辩立论陈词时,
1概念界定有些模糊,网络围观到底是啥,围观仅仅只看不做?看本身在网络上有没有积极影响?围观和解决的关系是啥?在四盘一时被对方抓住一直打,首先在逻辑上质疑 2逻辑推理不清晰,是否有利的标准是啥?是一个权重比较吗?关注是否有利于解决?围观是否参与了问题的解决?正方指出A有利于B不代表能解决解决到完美无缺才叫有利于,不是其立刻马上解决掉,其只是他有利趋向的一大因素。这就从概念角度质疑其论证的合理性。而且我感觉反方一辩立论陈词更多的是列举现行网络上道德冷漠和现实问题解决执行力的不够,更多的是情感煽情,缺乏理性清晰的逻辑论证
二辩驳论对攻:只是通过反驳双方具体事例指出对方的论证错误,并无概括和总结性的东西,总是纠结具体事例的叙述方式和字词表述,战场并未向前推进。
三辩盘问:正方通过具体事例来将围观引向有利于自方的论证,即:围观也是一种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方式,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反方从现实角度,即现实严峻的网络缺陷强调网络围观没有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反而导致问题恶化。有二个维度:一是现今中国公平公正的网络舆论监督制度的缺乏和网民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无法积极推动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三辩小结:正方占据主动和上风,直击要害:
1通过关注导致问题发掘推出围观参与了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2类比推出围观是解决的必要条件
3承认网络围观本身存在问题,但围观不是目的,目的是问题的解决
反方:反驳无力,感觉是强推己方观点,缺乏有效论证,但指出参与者和围观者的区别,但遗憾的是在后面的自由辩中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挖掘。
自由辩:正方以攻击对方松散的论证逻辑链为主,死抓不放,很有说服力。
反方主要是将参与与围观相比较,指出其不利的方面。正方抓住主动权。
结辩:反方四辩总结概括了全场矛盾的焦点,但分析不透彻,以情感渲染为主,论证说服力不足。
正方首先从概念和逻辑二方面指出对方缺点,总结全场反方暴露的论证缺陷,然后又从三个维度深化了己方观点:网络作为参与平台的社会作用、网络围观的渠道监督意义、民主权益表达途径的深刻意义,并展望未来将其引导的更好。
启示:概念要分析透彻,注意近义词区分; 论证结构要严密;
注重论证过程的清晰,不可以情感代替论证
敢于交锋,减少强推,增加论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