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C )。
(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
(B)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 24. 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 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 ; (C) 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D)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
2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26. 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是( C )。
(A) 布郎运动 (B) 扩散 (C) 电泳 (D) 沉降平衡 27. Langmuir气固吸附理论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 (B) 吸附热是常数; (C) 在一定条件下,吸、脱附之间可以达到平衡; (D) 吸、脱附速率都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
28. 用NH4VO3 和浓盐酸作用,可制得棕色V2O5溶胶,其胶团结构是( D )。
[(V2O5)m·nVO3-·(n-x)NH4+]x-·xNH4+,下面各电解质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是:
(A) MgSO4 > AlCl3 > K3Fe(CN)6 ;
(B) K3Fe(CN)6 > MgSO4 > AlCl3 ;
(C) K3Fe(CN)6 > AlCl3 > MgSO4 ; (D) AlCl3 > MgSO4 > K3Fe(CN)6 。
二、判断题
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 )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 )
3、有无丁达尔(Tyndall)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 )
4、亲液溶胶的丁达尔(Tyndall)效应比憎液胶体强。( × )
5、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碘化银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 )
6、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入一定量
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 )
7、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 ) 8、胶束溶液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 )
9、胶体粒子的扩散过程和布朗运动本质上都是粒子的热运动而发生的宏观上
的定向迁移现象。( √ )
10、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 × )
11、由于大分子溶液是真溶液,是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所以无丁达尔效应。(×)
12、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中后,所产生的结果是dγ/dc < 0,即正吸附。(√)
13、 物理吸附的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 14、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15、物质的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表面活性剂不能改变表面润湿性。(×)
17、BET公式的主要用途是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 18、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不一定等于零。(×) 19、溶胶中胶粒的布郎运动就是本身热运动的反映。(×)
20、 乳状液、泡沫、悬浮液和憎液溶胶均属多相的聚结不稳定系统。(√)
三、填空题
1. 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ΔP =4γ/r) 。
2. 球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大),溶液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小) 。
3. 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为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 > 90o)。 4. 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代表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为 P凹>P平>P凸。
5. 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 降低 ,表面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定 大于 它在体相中的浓度。
6. 已知293.15K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10-2N· m-1,该温度下当水的表面积增大4×10m时,体系的ΔG为 2.91 ×10 。
7.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 反比 关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 正比 关系。
7. 温度上升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 减小 。
8. 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 最低浓度 ,称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
-4
2
-5
9. 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同时具有 亲水 基和 亲油 基。 10. 液面是弯曲时,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 相切 。
四、简答题
1.在滴管内的液体为什么必须给橡胶帽加压时液体才能滴出,并呈球形? 答:因在滴管下端的液面呈凹形,即液面的附加力是向上的,液体不易从滴管滴出。若要使液滴从管端滴下,必须在橡胶帽加以压力,使这压力大于附加压力,此压力通过液柱而传至管下端液面而超过凹形表面的附加压力,使凹形表面变成凸形表面,最终使液滴滴下。刚滴下的一瞬间,液滴不成球形,上端呈尖形,这时液面各部位的曲率半径都不一样,不同部位的曲面上所产生附加压力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压力迫使液滴自动调整成球形,使液滴具有最小的表面积以降低能量。
2.自然界中为什么气泡、小液滴都呈球形?
答:液膜和液体表面都具有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为了降低表面自由能,液体表面都有自动收缩的趋势。而球形是相同体积的物体具有表面积最小的一种形式,所以气泡和小液滴都呈球形。 3.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答:高空中如果没有灰尘,水蒸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过饱和程度而不致凝结成水。因为此时高空中的水蒸汽压力虽然对平液面的水来说已是过饱和的了,但对将要形成的小水滴来说尚未饱和,因此,小水滴难形成。若在空气中撒入凝结中心,使凝聚水滴的初始曲率半径加大,其相应的饱和蒸汽压可变小,因此蒸汽会迅速凝结成水。
4.在进行蒸馏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些碎磁片或沸石以防止暴沸,道理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