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 ∠A=180°-30°-70°=80° ∠B=70°-(360°∠C=180°-80°-30°=70°
SE70°-320°)=30°
320° (2)用罗盘仪测得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2°30′,该地区的磁偏角为西偏3°,
试求该直线的真方位角,并换算为象限角。
A=2°30′-3°= -30′ 即359°30′ 象限角为 NW 0°30′
(3)已知四边形内角为β1=94°,β2=89°,β3=91°,β4=86°,现已知
α12=31°(NE31°), 试求其它各边的方位角,并化算为象限角。
α23= (31°-89°)+180°=122°(SE58°) α34=(122°-91°)+180°=211°(SW31°)
α41=(211°-86°)+180°=305°(NW55°)
31° 89° 9491 ° 86 °
第四章 水准测量
4.1试题
4.1.2填空题
(1)水准仪粗平是旋转__脚螺旋使__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目的是使__竖轴线
铅垂,而精平是旋转_微倾螺旋 使_ 水准管汽泡居中即符合,目的是使视准轴轴线水平。
(2)内对光望远镜的构造主要包括: 物镜 目镜 调焦螺旋 十字丝分划板 (3)水准测量时,水准尺前倾会使读数变__大,水准尺后倾会使读数变_大。 (4)水准测量时, 把水准仪安置在距前、后尺大约相等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消
除视准轴不平行与水准管轴的误差、地球曲率及折光差引起的误差。 (5)水准仪的构造主要包括:望远镜 水准器 托板 基座 (6)水准测量转点的作用是_传递测点的高程 ,因此转点必需选在_结实的地面
上,通常转点处要安放_尺垫 。
(7)水准仪水准管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_水准管分划值,灵敏度还与水准管的
长度、水准管内壁光滑程度、液体的纯净程度、环境的温度等有关。
(8)圆水准器整平操作时,第一次调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大约处于通过圆水准器
中点垂直于该两脚螺旋连线的垂线上,第二次再调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二、三次即可完成。
页 第 5 页 共 26
(9)水准测量时,调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望远镜视准轴也就水平,因
仪器构造的前提条件是__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平行 。
4.1.4单项选择题
(1)水准测量时,如用双面水准尺,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其目的主要
是消除
(a)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误差的影响; (c)水准尺下沉误差的影响; (d)水准尺刻划误差的影响。 (2)水准测量过程中,当精平后,望远镜由后视转到前视时,有时会发现符合
水准气泡偏歪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圆水准器未检定好; (b)竖轴与轴套之间油脂不适量等因素造成的; (c)圆水准器整平精度低; (d)兼有(b)、(c)两种原因。
(3)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 (a)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
(c)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
(4)水准仪安置在与前后水准尺大约等距之处观测,其目的是
(a)消除望远镜调焦引起误差;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c)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d)包含(b)与(c)两项的内容。 (5)双面水准尺的黑面是从零开始注记,而红面起始刻划 (a)两根都是从4687开始;
(b)两根都是从4787开始;
(c)一根从468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d)一根从467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6)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是说明
(a)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c)视准轴水平; (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 (7)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结构可知,当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便可达到 (a)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b)获取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读数;
(c)通过补偿器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8)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如果∑h=∑a-∑b, 则说明下列项是正确的。
(a)记录; (b)计算; (c)观测。
(9)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水准尺的立尺点;
(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
(d)水准路线的转弯点。 4.1.6 计算题 图4-1
页 第 6 页 共 26
(1)水准测量测定深沟底的高程,安置Ⅰ、Ⅱ两测站(见图4-1),在测站Ⅰ测得
A点标尺读数为1.636m,B点标尺读数为4.956m。在测站Ⅱ测得B点标尺读数为0.561m,C点标尺读数为4.123m,已知A点高程为100m,求得沟底C的高程为多少?又问测站Ⅰ与测站Ⅱ的仪器视线高程为多少? (1) hAB=-3.320 HB=100.000-3.320=96.680
hBC=-3.562 HC=96.680-3.562=93.118mⅠ测站仪器视线高程=100+1.636=101.636 Ⅱ测站仪器视线高程= 96.680+0.561=97.241m
(2)如下图(图4-2)所示进行支水准测量,已知 A点高程为417.251m,观测数
据均在图上注明,将数据填入表中,完成表中各拦计算并求P点高程。
测站 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高程 1 2 3 A TP1 TP1 TP2 TP2 TP3 TP3 P 2.403 1.428 0.621 1.375 2.085 0.714 1.643 5.823 6.160 -0.929 -0.337 1.714 +0.371 -0.754 +0.975 417. 251 418.226 417.472 417.843 416.914 -0.337 图4-2
4 Σ 备注 Hap=Σ后-Σ前=-0 (3)设地面A、B两点间相距80
m(如图4-3),水准仪安置在AB中点
时,测得高差hAB=+0.228m; 将水准仪移至离A点3m处,读取A点水准尺上中丝读数a′=1.695m,B尺上中丝读数b′=1.446m。 试求: 页 第 7 页 共 26
a'b'BhA (a)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线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c)如何校正?
(a) h(AB)′=a′-b′=1.695-1.446=+0.249米 B尺上正确读数 b=a′- hAB=1.695-0.228=1.467m>b′ 说明视线向下倾斜。 (c)仪器在A点3米处,照准B尺使其读数为1.467,此时水准管不居中, 然后拨针调整水准管居中。此项检验应反复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如图4-4所示,A、B两点竖立水准尺,水准仪安置在M点,A尺上中丝读数 a'M=1.355m,B尺上中丝读数
b'b'M=1.455m;水准仪搬至N a'b'点,A尺上读数 a'N=1.585m, a' B尺上读数 b'N=1.485m。 B(a)求A、B两点间的正确高差
NAMhAB=?
(a) h'AB= a'M -b'M=-0.100m, h\AB =a'N -b'N =0.100m 正确高差 hAB=
1'\(hAB?hAB)=0.000m 图4-4 2 (5)等外闭合水准测量,A为已知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已列于表中。试
求各未知点高程。 点号 距离D km 高差h m 高差改正数v mm -0.035/3.8*1.1=-0.010m=-10mm 改正后高差h+v m 高程H m 75.189 A 1 2 3 A ∑ 1.1 -2.101 0.8 1.0 0.9 3.8 +1.468 +1.469 -0.801 0.035 -2.111 73.078 74.538 75.998 75.189 0.000 -0.035/3.8*0.8=-0.008m=-8mm +1.460 -0.035/3.8*1.0=-0.009m=-9mm -0.035/3.8*0.9=-0.008m=-8mm -35 +1.460 -0.809 fh = 0.035m fh容=?40D= ±0.078m
(6)附合水准路线测量,A、B为已知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已列于表中。
页 第 8 页 共 26
相关推荐: